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格拉夫林海战无敌舰队的覆灭之战 [复制链接]

1#

公元年8月8日,西班牙海*和英国海*在格拉夫林(加来海峡南岸城市)附近进行了一场海战。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舰队,由于死抱着过时的接舷战术不放,结果交战不到三天,被英国舰队打败,加上风暴袭击,损失惨重,从此失去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权。

一、战前情况

西班牙舰队号称“无敌”舰队,有一百二十八艘舰船,二千四百三十门大炮。年5月30日,在梅迪纳-西多尼公爵率领下,从里斯本出发,其任务是去荷兰各港口接运登陆部队,将其送到英国沿岸进行登陆作战。英国舰队有一百九十七艘*舰,六千五百门大炮,在海*总司令霍华德上将率领下,准备迎击“无敌”舰队。霍华徳决定,以分散独立的舰群不断攻击航渡中的西班牙舰队。

二、作战经过

7月31日,“无敌”舰队在普利茅斯附近被英国舰队打掉三艘*舰。8月4日,一艘旗舰在怀特岛附近被英舰炮火击伤。8月7日子夜,英舰队对停泊在加来附近的“无敌”舰队发起攻击,由于英舰队准备周密,战术灵活,一下打乱了“无敌”舰队阵脚。西舰畏打,一个个仓皇撤退。8月8日,英舰

队在格拉夫林海追上了五十余艘西班牙*舰,以优势兵力对其进行攻击。英舰机动性能好,火炮射程远,力图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己方发挥炮火优势,减少西舰的火力威胁。西班牙人则力图靠近英舰,运用传统的接舷战术与英*交战。但是英舰机动灵活,不断进行炮击,使西舰受到了严重损失。

至18时战斗结束,西班牙有十六艘*舰被击沉,而英舰仅有个别舰只受了点轻伤。当夜幕降临时,西班牙剩余舰只和停泊在六海里外的七十余艘舰只汇合。梅迪纳-西多尼决定绕过不列颠群岛,返回西班牙。8月9日,西舰开始撤退,不巧,舰队在奥克尼群岛附近遇到风暴,许多*舰在爱尔兰以西翻沉,只有十艘带着创伤的*舰返回西班牙。

三、主要教训

过去,西班牙海*曾以接舷战术屡挫强敌,创造了“无敌”舰队的美名。但是思想僵化,已经时过境迁,当时的火炮技术已有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射程、弹种、弹丸威力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然而西班牙人无视这一事实,还依靠过时的装备和战术,去和拥有先进装备并训练有素的对手作战,怎能不败呢?由此可见,任何“成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战术手段都是一个具体阶段的产物,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是一定要碰壁的。

在历史上常常出现一种现象,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过了段时间后,却战绩平平,甚至成了败*之将。象苏联名将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铁木辛哥等人,在苏联建国初期,都是战功赫赫的风云人物。但在二十年后的卫国战争中,他们面对德*的闪击战,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给苏*造成很大的被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可用一句话概括:“思想僵化”。建国伟人曾说过:“从时间的条件说,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

战争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础找到了战争指导规律,指导作战和战争就有可能获胜。人的认识超过或落后于现实,形成一种主观指导规律,并以此指导作战或战争,就可能失败。伏罗希洛夫等人属落后派。有关资料表明,伏罗希洛夫在建立了卓著的战功之后,在鼓乐升平的生活中,放慢了对新的战争规律的研究,当大量飞机、坦克迎面扑来的时候,他所使用的指导规律还停留在步骑兵作战时代、所以无法应付战场上出现的这些钢铁怪物。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避免“无敌”舰队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解放思想,努力认识战争发展的进程,探索其中的规律,使*事学术水平赶上战争发展。同时注意克服经验主义,认识战争的普遍规律,局限于一定的实战经验那是不够的,因为每战都有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各种条件的不同,都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不可削足适履。要正确认识战争规律,必须保持一股不断进取的锐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眼睛要时刻盯着新战场,研究新战场,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