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静谧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里,穿行着一群勇敢无畏的白衣天使——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防疫抗疫一线。刘欣:“我是医生又是*员,职责所在”刘欣在查看病人资料每天接诊、转诊、安抚病人情绪、回访病患电话和普及防控新冠肺炎知识……自大年三十以来,校医院医生刘欣在普通门诊或发热门诊两班倒,撇下家中12岁和2岁多的孩子,交给丈夫和公婆照顾。“虽然很忙,但每天我会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感谢他们的理解,我才能专心地在一线战斗。”1月28日下午,刘欣接到出诊任务,便立即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提上医药箱,骑自行车赶往患者家中。到了患者家,刘欣一边问诊,一边给患者量体温。38度!她详细询问了病史,就诊后急忙让他服药,并告诉患者必须转院确诊,医院和离退休处汇报。一天后,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刘欣才发现,防护服不知何时破了。消*后,她继续回到办公室坐诊。问她怕不怕,刘欣说:“刚接到任务时肯定有点害怕,但我是医生又是*员,职责所在。”她给家人打电话,只字未提去一线接诊治疗的事。“医院的中坚力量,很多医护人员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没人有半点含糊。”刘欣介绍说,当前,全院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很多人甚至不敢多喝水,忙起来吃饭也不能准点。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几个小时下来,满身是汗。有的医生工作一天下来,鼻梁和眼下都生了压疮。今年是刘欣从事医务工作的第20个年头,之前她还参加过年的抗击非典。她常说:“作为*员,我时刻听从召唤;作为医务工作者,守护人民健康,我们义不容辞。”2月1日,医院*员突击队,她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朱香英:“我是老防疫工作者,不能缺阵”朱香英(后)扶墙指导消杀“到了上海机场,我把回北京过年的机票退了。”1月21日,从斯里兰卡转上海回武汉的公卫科主任医师朱香英告诉办公室主任雷晓庆,“我感觉疫情有蔓延的趋势,我会留在武汉,随时待命。”在年非典疫情防治中,朱香英就战斗在一线。17年后,她“像救火队员一样”,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继续战斗。今年56岁的朱香英,1月6日就递交了辞去公卫科主任的报告。疫情当前,她毫不犹豫地留在岗位上:“我是老防疫工作者,这时候不能缺阵。”大年初一,学校要求对东区、西区,还有南望山庄和喻家山庄进行消杀。一大早,朱香英和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东区菜场,指导消*液配比、巡查卫生死角等。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她都要走到、看到。多年前,朱香英左膝关节做了手术,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这些天,她一干就是大半天,经常累得迈不开腿。作为经验丰富的防疫工作者,朱香英给消杀工作总结了“三字经”,那就是“快准狠”。“快”,就是哪里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她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准”,就是哪个人负责哪一块她心里门儿清,确保准确无误消杀,让病*无处可藏;“狠”,就是告诉每一个工作人员,疫情就是战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地方。非常时期,消*处理要得当,垃圾处理要及时。她说:“疫情来了,消杀越早,越有利于控制。”被问及疫情后最想做的事情,朱香英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打场乒乓球。”随后她解释说:“现在,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每个人都非常辛苦,一刻不敢松懈,只有疫情结束了才能彻底放松一下。”雷晓庆:“我和医务人员一起,坚守在一线”雷晓庆(左二)和捐赠团队。2月6日上午,校医院办公室主任雷晓庆和同事一起,将学校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的退医院。直到下午3点多,她才吃上一口饭。在此次防疫抗疫中,雷晓庆主要是配合临床一线人员工作,做好物资供应,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防护安全。然而,意外突然降临,雷晓庆的爷爷不幸离世。她强忍悲痛,帮父亲料理完爷爷的后事,当晚就返回工作岗位。她说:“非常时期,医院特别忙碌,这里需要我。”她把悲伤埋在心底,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1月26日,疫情形势严峻,校医院防护物资极度缺乏,朱香英联系医院——医院,分到50件防护服。当晚10点,雷晓庆接到通知去取防护服,她医院。凌晨,她又医院的口腔科主任医师张慧玲。联系捐赠、接电话、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