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快车谋杀案强尼戴普死了以后我就睡 [复制链接]

1#

《雷神》和《灰姑娘》的英国导演、莎翁戏剧大师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Branagh)即将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翻拍阿加莎·克里斯(AgatChristie)的侦探悬疑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的消息。福克斯宣布,肯尼思·布拉纳不仅将担任导演,同时还将出演片中主角——比利时大侦探赫克尔·波洛(HerculePoirot)!波洛是阿加莎笔下最著名的角色之一,曾出现在她33部小说之中。年出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描写了发生在著名的“东方快车”上一起离奇命案,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嫌疑,比利时大侦探波洛(HerculePoirot)经过缜密的、抽丝剥茧的逻辑分析,终于让案情大白于天下。据悉,新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将由莱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赛蒙·金伯格(SimonKinberg)、马克·高顿(MarkGordon)联合出品,《银翼杀手2》的编剧迈克尔·格林(MichaelGreen)将负责剧本的改编。如果《东方快车谋杀案》取得票房成功,福克斯还将把更多波洛破案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叙事结构和线索的梳理方式与74年老版有不少创新和变化。年代感足,布景场面赏心悦目,全明星阵容相当豪华。肯尼斯·布拉纳把神探波罗演绎得非常立体,正直、睿智且富于感情。不愧是推理女王的经典之作!“预言家”波洛与十二嫌疑者的狼人游戏12人,是出席“最后晚餐”的门徒12人,是组成陪审团的法定人数法律的天平,可能有时并不平衡,但犯下的罪孽,12位嫌疑人的两次一同登场的群戏抓拍得很仔细,此外雷切尔被波洛发现遇害时,俯瞰的镜头直接规避了杀人现场,留给观众去想象。不管是布景、原声、道具、演员和化妆都像一部舞台剧那样精美,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情节连贯演员的演技令人叹服,把那种悲痛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一幕的画面,给影片带来最后的悬念,虽然比原著有一点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还可以。

作为一个超过二十年粉龄的侦探小说粉(我既是福尔摩斯铁粉又是波洛铁粉,如假包换),我对片中波洛形象的刻画很失望。总的来说,这不是波洛啊,除了留着奇怪的小胡子以外,这根本就是福尔摩斯吧。一上来就加了一个原著没有的小案子给波洛立威。案子的线索是脚印,然而原著中波洛的破案风格是心理流啊,他多次强调自己鄙视到处找脚印、烟灰、泥点的破案方式。相反,福尔摩斯最喜欢找这些线索。然后波洛就开始根据陌生人外表的细节推断他们的身份职业等等,并且大声宣布出来。这位亲,你剧本拿错了吧,这封面上写着福尔摩斯请你看清楚啊

一款经典的小说改编,对人性的拷问,对正义的思索,和74年版相比,这一版的画面服装肯定是精致了不少。后面揭晓真相时,火车停在隧道中,电影里很多画面构图都很美,黑白画面闪回的作案过程,莫非真如神探所说那样: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中,也许还存在灰色地带。尤其是剧情发展到后来,波洛穿过大雪走向长桌,桌边人姿态表情各异,仿佛是在致敬最后的晚餐。长镜头隔着车窗与车厢将各位旅客们逐一拍尽;大侦探波洛路踏上了回程,优雅长镜头却展现的是车厢内部金碧辉煌,依然各位旅客们的微妙心态,每个人私下审问时,镜子里人物双重叠影,仿佛他们内心都有各种隐秘。一场谋划完美的犯罪只为了存活的人得到安宁的生活,面对一群人的谎言,有过痛苦和迷茫,也有了他的灰色地带。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东方快车谋杀案》曾先后多次被改编,登上大荧幕。比较著名的版本有年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英国版,年《大侦探波洛》系列英剧第十二季第四集和年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电视剧Special版。今年,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并主演,云集了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米歇尔·菲佛、朱迪·丹奇等一众大咖加盟的美国版最近上映了。我迫不及待地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然而却令我大失所望

看过小说也知道结局的我,在观看这部戏时,还是得到了很多的乐趣。主要可能来自于众多演员的诠释与表现,剧情很流畅,即使知道了剧情,心情也忍不住会随着剧情而起伏。特别喜欢主角白罗,当时看小说时,没有特别喜欢白罗这个侦探,但没想到诠释起来,竟然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个角色,聪明、强迫症、追求真相,但又在乎人情。

名留文学史的推理小说是非常难改编成电影的,这是因为其经典很可能是源自其开创性的模式和在当时大胆的构思,一方面这个构思可能已广为人知或被后市作品借鉴而不新奇,另一方面除去这个经典核心的小说故事本身可能太简单或逻辑思路不够严谨,这对于看多了反转反转又反转的现代观众来说很容易觉得剧情单薄。而要弥补这个硬伤,要么做细节上的补充改编,要么用人性、情感和社会元素来转移重点。

吐槽完智商明显下线的情侣观众,还是来认真的聊聊电影本身。阿婆的原著自不必说,这已经是《东快》改编的第三版电影,有吕美特年版珠玉在前,这部《东快》真的是有点对不起原著在推理文学史上的地位。核心问题在于两点,整部电影能够明显感到导演兼主演试图突出塑造波洛的侦探形象,可惜用力太过,整部戏为了大幅增加波洛的戏份,削弱了大多数配角的角色塑造,可是讲道理,《东快》的精髓,却恰恰在于群戏的众生相,如果太过着重波洛,为什么不拍阿婆以波洛为主角的其他32部小说,真是白瞎了这华丽到闪瞎眼的卡司,这是其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