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五年前,当波拉斯(BeatrizPorras)在哥伦比亚某所大学就读农学专业时,她以为自己未来会像父母一样,从事咖啡或花卉等传统农业商品的种植。
然而,五年后,她进入到CleverLeaves(CLVR)公司,成为了一名监管生产的工程师。
她负责监管的产品是什么?
大麻。
CLVR是哥伦比亚最大的医用大麻生产公司之一,也是南美洲首家获得欧盟认证的药品贸易公司,下属农场种有超过13万株大麻。
◎CLVR公司的大麻生产园区。图片来源:CannabisBusinessTimes
乍一听是不是感觉有些魔幻?
大麻,不是害人的毒品吗?怎么还能有公司以其为商品,合法经营?
事实上,年之前,在哥伦比亚种植和销售大麻,的确非法。当时,打击毒品的安全部队常以种植园为目标,对大麻作物进行强制性铲除,以阻止非法贩运。
不过,自年哥伦比亚政府与国内武装势力和解以来,哥伦比亚的大麻种植已逐渐合法化。
但过去五年中,哥伦比亚的公司仍只能出口活性药物成分(API),而难以参与到这一产业中最有利可图的部分。
直到年7月,哥伦比亚总统杜克(IvanDuqueMarquez)再次放宽规定,允许对外出口有成本优势的干燥大麻。
由此,在医药市场上,哥伦比亚的医用大麻生产公司,开始有机会与北美和欧洲的企业展开竞争。
CLVR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哥伦比亚对待大麻的转变,以及试着将世界上最大的非法毒品生态系统转变为合法大麻商贸系统的愿景。
◎哥伦比亚境内的大麻种植场。图片来源:MedellinGuru
然而,这个推动大麻从良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
毒品的非法种植与走私扎下的根,仍在深深影响着哥伦比亚。
/01/
为什么是哥伦比亚?
过去几十年中,哥伦比亚始终是世界毒品生产和贩卖的主要阵地之一,出产的毒品类型多样,主流的大麻、可卡因与鸦片类毒品(主要是吗啡和海洛因)均涵盖在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地理位置是天然因素。
从种植角度来说,该国位于赤道偏北的南美洲西北部地区,地处热带,一年中大多时候接近昼夜平分,即日照12小时、黑夜12小时,季节性变化很小,极为适合三种主要的毒品原料植物——大麻、古柯与罂粟生长。
◎哥伦比亚在美洲的位置,赤道横穿其南部。
又由于安第斯山脉由北向南穿过境内,海拔较高。这意味着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只需要少量杀虫剂来防止细菌和疾病侵害即可。
如CLVR公司在博亚卡省的农场就位于海拔米处,这无疑更利于种植。就像CLVR总裁安德烈·法哈多(AndresFajardo)说的:
「其他国家的温室,正试图仿照我们在这里免费获得的自然条件。(我们)在劳动种植方面的要素成本明显会更低。」
从加工和贸易角度,哥伦比亚地形多样,复杂的山地与茂密的森林,可以作为毒品加工厂的天然屏障。
特别是很多毒品加工厂设置在偏远地区,比如大麻最早就种植在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的一侧,当地人口稀少,政府对其控制力度很弱,对毒品加工根本无力监管。
而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又处于另外两个原料供应国秘鲁、玻利维亚与全球最大毒品市场美国之间的位置,令哥伦比亚成为了毒品贸易的天然要道。
◎哥伦比亚在南美洲的位置及地形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当然,只有地理因素,还不足以让它成为毒品王国。
另一个原因是全球市场的供需变化。
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美国嬉皮士运动兴起,整个欧美市场对大麻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哥伦比亚国内对大麻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到了60年代末,美国为了控制国内毒品蔓延,开始使用「百草枯」等农药大范围消灭当时的主要产地墨西哥境内的毒品植物。
但是,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这种遏制显然难有根本性成效。毒品种植和生产基地迅速转移到哥伦比亚。
在哥伦比亚的社会文化当中,种植古柯本就有悠久的传统:
「它是南美印第安人普遍使用的卓有效果的家庭药方,安第斯人也信奉古柯是健康的保护者。所以,它在安第斯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宗教角色。」(蒂莫西·普洛曼《古柯和古柯碱:对拉丁美洲人民和政策的影响》)
哥伦比亚人会通过咀嚼古柯叶,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这使得大规模的毒品种植进入哥伦比亚的文化阻力并不大。
◎古柯是制作可卡因的主要原料。图为古柯叶和浆果。图片来源:Wikipedia
于是,部分美国或哥伦比亚企业开始为当地农民提供种子,再将他们种植的大麻卖到美国。
学者图米(FranciscoE.Thoumi.)在《哥伦比亚的政治经济和非法毒品》中说:
「哥伦比亚人迅速抓住了美国为其提供的这个新机会,并迅速代替了美国人成为大麻生产的组织者。」
为了满足巨量需求,哥伦比亚毒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了欧美大麻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面对如此境况,美国也进行了反制,一次次勒令哥伦比亚政府扫毒。
在年底,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哥伦比亚总统阿亚拉(JulioCésarTurbayAyala)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实行了「无种计划」,来打击大麻的生产:
「图尔瓦伊总统并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使用破坏性极强的化学农药,而是动用巨资采用军事手段扫毒。这次行动卓有成效,许多飞机、轮船和大麻生产设备被缴获,大麻作物被大面积清除。」(弗朗西斯科·图米《哥伦比亚的政治经济和非法毒品》)
这样的行动的确对当时的哥伦比亚的大麻业产生了一定效果。然而,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年2月,政府依然在对非法古柯作物进行处理。图片来源:AFP
年,大麻贸易重新在哥伦比亚兴盛起来。
大麻贸易繁荣后,到80年代中期,可卡因成为哥伦比亚的主要出口毒品,哥伦比亚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产国,以及美国可卡因的最大供应商。80年代末,哥伦比亚又开始经营起海洛因生意。
之所以如此,除去外部的自然与市场条件外,还与哥伦比亚内部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贫穷与动荡,让毒品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民众与各类组织,无法放开的重要收入来源。
/02/
贫穷与管制
贫穷,是哥伦比亚一直种植毒品作物和生产毒品的主要动因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是南美洲乃至全世界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内部混乱,没有工业体系,也几乎没有对外贸易。
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哥伦比亚开始从种植园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
◎-年,哥伦比亚的人均GDP变化。图片来源:Wikipedia
然而,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暴露。通货膨胀率增长、大量人口失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艰难生存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为毒品种植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条件。
特别是在那些极端贫穷的地区,学者利文斯通(GraceLivingstone)在《哥伦比亚内部:毒品、民主与战争》一书中指出,哥伦比亚60%以上的古柯种植,都在普图马约省、瓜维亚雷省和卡克塔省。
◎普图马约省、瓜维亚雷省、卡克塔省均位于哥伦比亚南部地区。
这些省份的特点是地理位置偏僻,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完全不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
哥伦比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曾尝试过「农产品替代种植计划」。由政府提供资金,对这些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地理环境进行改善,并协同教会,为农民提供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培训、购置生产设备,以帮助他们种植替代作物。
即便如此,在20世纪末,卡克塔省农民种植传统农作物所赚取的平均净利润,也只能从-49.25%提升到4.52%。
有人会说,这怎么能是「只」呢?不是都已经从亏损变成盈利了吗?
实际上,如果与种植毒品的盈利相比,这点利润不值一提。
因为,同期毒品种植赚取的净利润,可达到49.07%。
毫无疑问,对于贫穷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数字。
由于农民种植毒品原料作物能够显著提升收入,加之许多美国或哥伦比亚的毒贩主动将大麻与罂粟种子提供给农民进行种植,并对种植出来的果实进行统一收购,所以毒品在哥伦比亚的种植范围,很快扩展到安第斯山脉附近的很多区域。
◎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区。图片来源:Wikipedia
当然,只有种植显然不够,还必须有贩运网络与之配套。
而参与到其中的,大多是城市当中的无业人口。
20世纪80年代的可卡因贩运中心麦德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麦德林是安蒂奥基亚省首府。在20世纪40到80年代的哥伦比亚移民浪潮中,这座城市非常有吸引力。
◎麦德林,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地处中科迪勒拉山脉西麓的阿布拉山谷,波尔塞河畔,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环境舒适,轻工业较为发达。图片来源:CultureTrip
然而,因为移民规模太大、城市建设速度过快,相关的城市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使得麦德林的失业人口不断增加。
大批走投无路的失业人群为谋求生计,不得不投身于要求不高,却有利可图的毒品贸易中去。
学者古登伯格(PaulGootenberg)在《可卡因:全球历史》一书中提到:
「最早的贩毒工人是麦德林街头的乞丐,之后是贫民窟中的无业青年。」
随着毒品贸易在麦德林兴起,混迹街头的流浪汉和无业游民数量迅速减少,这些人或被主动或被动加入毒品贩运,开始充当贩毒集团的信差、保镖或者运输工。
然后,通过毒品贸易,最初参与其中的人迅速富裕起来。这对麦德林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带来巨大冲击。
毕竟,能简单、高效地赚快钱,可以迅速而彻底改变一个穷人的生活境况,有几个人不乐意呢?
于是,一些原本有工作和家庭的人,也开始投身于毒品贸易,经由生产或贩运毒品,快速牟取暴利,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哥伦比亚西北部卡塞雷斯,缉毒警察在一片古柯地附近站岗。图片来源:AP
不过,这种恶性循环之所以不断延续,与哥伦比亚政府的政策也分不开。
自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的60年间,哥伦比亚是安第斯集团中,唯一一个控制汇率、有关税限制的国家。
3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等原因,哥伦比亚陷入经济危机,为缓解危机,促进国内生产发展,政府开始无视经济规律,进行过多管制,提高关税,加强对进口货物的限制,以至于供给时常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市场自发地寻找出路,走私行为开始大量出现。正如学者法伊格(EdgarL.Faig)在《地下经济学》中说道:
「地下经济的产生是由于政府财税管制过多和个人偏好的满足。」
走私,正是毒品贸易的主要运作形式,它为毒品贸易提供了场所,以及将货物和金钱来回交换的渠道。
久而久之,哥伦比亚甚至建立起了一套以走私为主体的地下经济体系。黑市极为活跃,最终成长为一个政府难以解决的庞然大物。
但是,这还不是哥伦比亚毒品泛滥的全部原因。
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哥伦比亚的长期动荡。
/03/
动荡的岁月
毫无疑问,毒品贸易可以获取暴利。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暴利的背后,往往面临的都是高风险。
不过,由于国内两党长期的政治斗争与内战,以及各类武装势力不断涌现,过去几十年中,哥伦比亚的秩序非常混乱。
对毒品贸易这种游走在黑色地带的产业,混乱就意味着风险的降低。
哥伦比亚正式独立于年。而后,该国逐渐建立起了两党制,出现了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政党。
然而,哥伦比亚的两党并没有完全遵循民主与法治社会下的游戏规则。它们之间的矛盾没有走向协商,而是走向了极端暴力。
年,基本盘是大庄园主和天主教会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期间,保守党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引起了代表中产阶级和进出口贸易商人群体的自由党的极大不满。
再加之农民、地主和政府之间,由于土地问题而出现的长期冲突,导致在年,自由党总统候选人盖坦(JorgeEliécerGaitán)被暗杀后,两党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内战由此开始。
◎盖坦去世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暴动后的场景。图片来源:ElComercio
这成为了后来哥伦比亚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起源,哥伦比亚自此进入到武装冲突不断的「暴力时期」。
根据学者克里特布克(RichardClitterbuck)在《毒品、犯罪和腐败:思考难以想象之事》中的统计:
「年到年,两党内战期间,有20万哥伦比亚人被杀。」
这种争斗不休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哥伦比亚政府威信扫地。无论哪一党,都丧失了可以服众的公信力。
即便年自由党和保守党停战后达成协议,组成全国阵线,决定从年起的16年内,由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共同组阁,但哥伦比亚人已无法再相信政府,乃至因对时局不满,不断催生出反政府武装组织。
哥伦比亚的武装组织主要有三类:游击队、准军事组织或自卫组织和贩毒集团。
哥伦比亚的游击队最初是由一群体会到「暴力时期」之苦的农民组成的,他们同时受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中国、古巴和切·格瓦拉等革命的影响,在60年代组建起来。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两支是年建立的民族解放军(ELN)和年建立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
◎据统计,FARC在鼎盛时期有超过2万名士兵。图片来源:Reuters
这些游击队试图以自身为核心,推翻哥伦比亚政府,探索出一种新的「政治-军事组织」架构。
他们的活动中心主要在农村。在进行各种反政府武装斗争之余,通过绑架富人,干涉石油与能源的运输以勒索相关产业,以及对某些行业进行投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并反对一切形式的贩毒活动。
然而,久而久之,随着资金的压力加上哥伦比亚毒品工业的日益兴盛,他们发现毒品生意不仅能赚钱,还能得到从事毒品原料种植的农民支持。
于是,从80年代起,以FARC为代表的游击队开始在古柯种植区和可卡因生产区建立起一套体系,涵盖基本制度、司法和教育等方面。
他们在解决地区矛盾冲突的同时,控制这些地区,从事贩毒活动,收取毒品的生产和运输税,以维持自身活动。
◎年,哥伦比亚游击队的主要资金来源。图片来源:何青.毒品何以泛滥——以哥伦比亚毒品工业兴盛的原因为例.沧桑.,(04).
除游击队外,哥伦比亚的准军事组织也是参与毒品贸易的一股势力。
这些准军事组织,最初是一些分散在农村或边境地区的农民和流民,由于受到游击队的威胁而自行组建,成为地区性安保力量。随着人数增多,最终成为类似军队的民间组织。
准军事组织与游击队不同,他们起初的建立没有太多政治目的,主要为了自卫。在有能力自卫之后,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赚钱。
于是,随着毒品经济发展,80年代可卡因贸易繁荣,一些准军事组织开始与种植毒品的农场主、负责毒品生产和贩运商合作,以暴力手段进行毒品贸易。
而当某些贩毒商人或准军事组织做大,将整个生产、贩运和武装保护进行整合后,就升级成为贩毒集团。
最知名的贩毒集团,当属麦德林集团。
80年代初,该集团头目埃斯科瓦尔(PabloEscobar)在农村购置土地,建立了一支准军事组织后,便开始几无忌惮地贩毒,并针对一切国内的反对者,特别是对意图加强打击的司法人员,威胁、绑架、暗杀等方式几乎可以说是常态。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毒枭之一,他掌控的麦德林集团最多时有超过4万人的私人武装,甚至拥有战斗机。他本人曾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7大富豪之一。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也进一步带动哥伦比亚整个社会风气走向暴力。根据克里特布克的统计:
「20世纪90年代早期,哥伦比亚平均每年有3万人死于谋杀。年哥伦比亚有人被杀,谋杀数量占世界谋杀总量的10%。这人中,8%死于贩毒,10%死于政治变动,82%的人死于其他社会犯罪。绑架率占世界最高,从年到年,每年平均人被绑架。」
由此,毒品贸易成为极端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甚至还反过来受贩毒集团影响。
在年大选中获胜的哥伦比亚总统皮萨诺(ErnestoSamperPizano),就曾被曝光收取卡利贩毒集团万美元资助,作为竞选资金。
而埃斯科瓦尔在80年代初期,大肆收买政府官员,为一些高官候选人提供资金支持,以方便自己成为国会议员。在他的大本营麦德林市中,警察中的受贿者一度高达90%,这让他们对麦德林集团的毒品贸易大开绿灯。
◎哥伦比亚前司法部长拉拉(RodrigoLara)和总统候选人加兰(LuisCarlosGalán)都是被埃斯科瓦尔暗杀的。图片来源:Wikipedia
政府与各种组织不断发生冲突,国内混乱无序的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十年。
直到年,政府与FARC达成和平协议,国家不再陷入武装冲突的旋涡之后,哥伦比亚才终于得以喘上一口气。
困扰哥伦比亚多年的毒品问题,也随之迎来转机。
/04/
毒品产业转型
「我们不会将大麻用于娱乐目的,而是用于医疗目的。」
这句来自现总统杜克的话,可以很好地说明哥伦比亚想采用的转型方式:
用医用大麻来对抗可卡因。
与之前哥伦比亚政府治理毒品问题采用的「堵」不同,杜克的处理方式转变为「疏」。
既然毒品种植和贸易早已在哥伦比亚生根发芽,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那么与其费时费力地试图消灭它,为何不考虑将其引上正途呢?
秉持着这种态度,哥伦比亚司法部自年以来发放了近份大麻产品的种植、播种与贸易许可证。
这一举措,导致的是哥伦比亚医用大麻投资迅速攀升。
从年起,国际大麻公司投入的资金已超过2.5亿美元,尤以加拿大公司为主。
比如总部位于多伦多的FloraGrowth(FLGC)公司,就已在哥伦比亚中部购买超过公顷土地,以培植大麻和进行实验。
◎FloraGrowth公司的宣传图。图片来源:Citybiz
之所以选择哥伦比亚,主要原因是极其低廉的成本。
据FLGC公司估计,每克干大麻花在哥伦比亚的生产成本约为0.06美元,与美国0.5美分至2美元不等的价格相比,这只是一个零头。
此外,哥伦比亚的生产许可证也很便宜。每个许可证只需要1.5万到2万美元。
因此,综合来看,在哥伦比亚生产医用大麻的初始投资,仅需大约10万美元,远远低于在美国、德国或西班牙经营所需的投资额度。
不过,在年种植合法引起一波投资浪潮之后,哥伦比亚大麻生产吸引的投资已不再那么密集,近两年逐步趋于稳定。对此,开篇所说的CLVR公司总裁法哈多表示:
「未来更多的是稳定增长,而非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同意之前有部分炒作因素......但我认为现在(炒作)已经结束了,这里的公司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