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王忽忽/文
前日CES行程“虽”了。凌晨爬起赶高铁,兴冲冲去帝都,准备当天下午飞CES。到了值机柜台才意识到,10年签在旧护照,而我只带了新护照出来。
改签等旧护照快递或改签回魔都飞,不确定性太多,至少会错过揭幕日的关键采访,打乱后续行程。想到赶人家联想场子,麻烦拖累人,索性作罢,道歉、订了当日高铁回来。
一个朋友听到,大老远赶到北京南站安慰我。我饿极,在粥店吃了她请的套餐,竟然有最喜欢的肠粉。最后我滔滔不绝,反像是安慰她。
我对CES本身倒没太深遗憾。这本是第三次。只是,我所心怀的CES之外其他问题,就少一次切近观察与感受的机会。
我所带的话题,除杨元庆的采访与联想集团CES释放的信号、CES展会现场整体观感外,跟最近几天读的几本书有关:(美)阿瑟.格蒂斯等人的《地理与生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插图第11版)、拉尔夫.亨.布朗40多年前出版的《美国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年初版)、同样侧重美国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及文化地理的《帝国之河:水、干旱与美国西部的成长》(唐纳德.沃斯特著,译林出版社年9月初版)。我一直在思考,为何美国西南部会形成与东部差异如此明显的今日文明形态。与承接更多老欧洲风格的东部比,它的反叛、拓殖、资本及技术统御的力量更明显。
应景的思考也有,就是CES为何在内华达州赌城拉斯维加斯落地这么多年,它简直像是一个VR化的世界,这里面有什么逻辑。
不过,今日实在无法写下多少。还是先结合线上、朋友圈看到的CES信息,说说此刻的一些感受。
关于联想
赶联想场子,就少不了说联想。它这次打了句Slogan:群起攻智。明显在套“群起攻之”,虽有刻意,文案总算有点进步。它倒是突出了整体产品线的智能化、AI化、物联网化趋势。
我认为,它整体吻合着过往一段联想集团的战略,尤其是年北京雁栖湖峰会释放的信息。
那次,杨元庆主要确立了联想智能化转型方向,强调了三大优势要素:计算、算法、数据。很多人说联想是2B转型,我认为偏颇。它其实一直有2B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器、超算都有实力。联想确立的路径,是自身整体价值链的觉醒,并非孤立突出所谓B端。
此刻的联想,单一对比哪个环节,它都有强大对手。但若考察整体,它有明显的竞争力:
1、从终端出发,有明显的端到端的形态,物联网概念明显。且多个终端领域具有统摄力;2、从用户与客户、数据出发,延伸到设计与智慧制造,有工业物联网平台价值;3、从制造到品牌与服务再到通路,它有时下日益明确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形态;4、联想不是“贸工技”与“技工贸”博弈路径,而是多样性的统一与循环。这一形态产业界并不多见。
我从没怀疑过联想整体竞争力。只是,过往主业规模相当大,且整体布局里包括资产与成本要素沉重的制造业,当产业发生一轮变迁,想轻装上阵很难。单纯突出移动端,不止涉及商业模式,还有复杂的文化与组织问题。联想不可能弱化主业,单纯布局手机,那是自杀行为。
过去多年,联想不性感,有诸多波折,但并没失去基础立场。我对动辄就说PC是夕阳产业、快完蛋了的说法从来表示不屑。PC形态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一个存量仍相当大的产业。联想在这一领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而当物联网、云计算、AI时代开启,联想的主业,包括它整体链条,其实同样具有基础设施的价值。它的移动端在目前主业的支撑下,也不会消失。
草草看了CES上的联想。上面那张图能反映很多。应该说,系列产品的发布,有数据与服务、场景化以及生态建构的用心。这个里面不独所谓2C,也有2B服务。而且,海外媒体评价相当不错。
不过,联想的转型注定不会轻松。若说难点,我不认为是技术、产品、市场,而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司治理、文化、组织架构、人才结构的问题。
说到公司治理,可能托大。我是不熟悉它的董事会与海内外运作,但许多迹象、信号、案例给人留下太多尴尬与别扭。比如,跟多年前相比,联想似乎越来越不太容易对外清晰地传递出自身的企业属地与身份了。
这跟它的一些核心业务、资产、市占、利润来源分布有关。美国权重较大。虽然联想董事会中,中国人面孔多,但上述硬指标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决策效率、话语机制、品牌与PR策略。去年,杨元庆说“联想不是一家中国企业”的言论,虽有外界断章背景,但是,即便结合官方澄清言论,那里面也没有真正强调出联想母国的战略价值。
今天,杨元庆在CES上接受采访,也有类似的“效果”。当被问到联想是否会出现“华为事件”时,他强调,联想是中国企业里最国际化的企业,管理层来自各国,对各个市场都有理解,且对法律法规有所把握,由此可以保证“少犯错误”。
这不是虚言。我也看过一些报告,联想确实备受欧美国家、市场信任。但上述回答其实很容易陷入新的“坑”:
2、联想是否以牺牲决策独立,不敢大声说自己是中国企业而持续换得太平?
我想说,别扭的一点是,在联想这里,“国际化”颇有些“美国化”了。最近几年,包括上次雁栖湖大会之后,我多次明确地说,尽管联想备受海外信任,但却到了对母国市场展示更多侧重的时刻,它的话语风格,尤其是杨元庆个人的话语策略到了变革时刻。
不要小看这样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跟华为被追捧过度相反,联想是一家被许多人侮辱、伤害、漠视过度的公司。它真正的创新与价值被无视太多,甚至,若没有联想,中国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不会这么快。但老实说,这种局面,相当部分来自联想的话语风格,尤其是杨元庆个人的话语策略。
4年前,我在一篇《中国企业家为何越来越能“说”了》文章中,表扬过杨元庆的表达力,那个阶段,他比过去的言辞风格自信、流畅多了。但这不标明他的言辞里的情商就足够。他的董事长与CEO双兼的角色,在话语机制上没有展现出务虚与务实的区割。几次重要场合,我观察到,他在需要务虚的时候,格局小很多,没有展现出大局观、领导力,在需要务实的时候,他又反向了。
我修正自己的观点,不会说杨元庆不适合董事长或CEO。他是一个被轻视多年的企业家。但我想说,企业家的性格特色过于鲜明,而又无法处理好上述话题,最容易引发争议,不断强化一种偏见。
合理的路径是,杨元庆到了充分放权的时刻,包括对外的话语权力。联想集团需要增加更多话语的API,展现多元的形象。这本是一个富有开放精神、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商业组织,此刻虽然确立了转型战略,但整个形象仍很单薄。
至于其他,我肯定无知,也无力多说。但有一点,截至目前,我认为,与智能化战略变革匹配的组织架构,并不合理,虽有几个事业版图,但没有呈现出结构化的价值,仍更像一种一体化的烟囱风格。组织架构不变,人才、智力的结构就很难打破并形成对流,从而继续维持一种保守的特征。你去看联想中高层的平均年龄就明白。。。。。。另外,董事会里,几乎没有联想集团业务线的人,这个其实并不合理。
我知道只是粗放的判断,瞎说一气。多年前,我还当着杨元庆的面,调侃过他一贯不变的发型。但需要强调的是,我对联想的未来没有失去乐观判断。只是,这里脱离CES话题太远了,就回来。
整体观感
看到几个身处现场的大V不断晒整体观感,说今年主题多有重复,产品创新有限,人气不足,尤其中国企业,跟2018年比,少了至少1/3等。
相信有外部环境、中美贸易关系以及川普当局困境的背景。看外媒,原本多名要到现场演讲的美国官员,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停摆,而放弃了机会。而中国企业,除了预算,还有所谓2B转型风潮,一些公司反而谈论巴展之类的更多。
但我也看到许多不同的变化:
1、海外巨头新动向
必须先说苹果。你可能不知道,它92年参展后,一直未曾正面现身CES,更多依赖自家年度峰会。但CES,它在外场显眼处,有巨幅广告牌迎合。而且,它的内容、服务及系统进入三星等公司终端,尤其电视。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信号。它标志着,苹果正走向大规模开放,内容与服务业转型力度加大。要看到,上一财年,苹果服务业务已超过亿美元。当iPhone不好卖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认为苹果没落了。若它走向开放,那是行业大事。
人在现场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力同学昨日报道说,苹果系统可能开放。我认为,暂时不可能涉及iOS。但老实说,早在年,我在自己的微博里确实下过这样的判断,呵呵。就是说,着眼于物联网世界,苹果未来可能更加依赖内容与服务业,开放系统。
也许有些过于乐观。但我坚持这样的判断:苹果持续开放标志着一轮行业创新的判断。它也有利于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反过来也会传导到硬件层面的创新。而老实说,没有内容与服务业的驱动,硬件行业想突破目前困境,相当困难。
谷歌。它似乎将CES变成迪士尼公园,唱歌的电子动物马卡龙,主要展示基于语音的数字助理新功能。但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