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赋高贵和生而自由的古人总是将一人统治视为暴政和僭政的一种形式,难以理解合法循例的君主制概念,因此他们对嫡系君统与长子合法继承权完全无知。而二者保持王位继承顺序,避免内乱和篡夺的邪恶,保证在位君主的安全感,从而产生温和节制的政府。这些都是封建法带来的新事物。
封建法首创了长幼之别和长子继承权,嫡长孙继承祖父的权利优于其叔父,尽管后者与先王的关系更近。观念的进步是自然的,渐积而成。在我们现在讨论的时代,嫡系君统的原则已经引进,但还没有完全巩固。人们的观念在两种相反的原则之间摆动。理查德参加圣战时,指定侄子布列塔尼公爵阿瑟为继承人,以正式契约剥夺了弟弟约翰的王位继承权,因为约翰是阿瑟的父亲杰弗里的弟弟。但约翰一旦驱逐了大臣和大法官隆尚主教,压倒了英国各重臣,就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约翰召集英国贵族,让他们宣誓支持他的继承权。
理查德回国后,没有采取任何步骤恢复或保证他原先的安排。国王最后的遗嘱又特意指定约翰继承所有领地。不能确定他是不是考虑到阿瑟年方十二,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抵抗约翰一党;或者是国王受到埃莉诺太后的影响,后者与阿瑟公爵的母亲康斯坦蒂亚不和,自然恐惧一旦阿瑟登基,康斯坦蒂亚势必当国。那个时代,遗嘱的权威极大,即使涉及王位继承也不例外。约翰有理由希望,这份遗嘱再加上其他貌似可信的理由,应该能够保证他继承王位。但这时嫡系君统的观念在法兰西进展得比英格兰更快,安茹、马恩、都兰等海外各省的贵族立刻宣布支持阿瑟,并向宗主法兰西国王求援。
菲利普很高兴有机会抓住约翰的弱点、肢解他的领地,支持年轻的布列塔尼公爵,将他置于法兰西王室的保护之下,与自己的儿子路易一起受教育。在这个紧急关头,约翰急忙占据王国的主要领地,并让埃莉诺太后去接管普瓦图和基耶纳,埃莉诺对后面这些领地的权力是无可争议的。约翰疾驰至鲁昂,轻取诺曼底公国,而后马不停蹄直奔英格兰。先王三大宠臣——坎特伯雷大主教亨伯特、斯蒂古尔兼彭布洛克伯爵马尔夏尔、高等法官杰弗里·菲茨-皮特——已经站在约翰一边。其他所有贵族不是屈从就是默认,约翰顺利占据王位,无人反对。
约翰王很快返回法国,指挥反对菲利普的战争,从侄子阿瑟手中夺回了叛乱诸省。理查德与弗兰德伯爵及法兰西各大诸侯的同盟虽然并没有很大效力,但仍然存在,使约翰得以抵抗敌人。在法兰西和弗兰德之间的一次战役中,康布雷当选主教被法王俘虏。卡普亚红衣主教要求菲利普释放主教,菲利普不但拒绝,还责备他在博韦主教被俘的类似事件中没有尽力而为。教皇使节为了表示不偏不倚,只得同时对法兰西王国和诺曼底公国发布禁令。两位国王不得不交换他们手中的好战主教。
国王不可能获得满意的解决。菲利普精于自谋、善于诡计,口头宣称为阿瑟而战,事实上却完全不考虑这位王子的利益。康斯坦蒂亚极其怀疑法王企图夺走全部领地,带着儿子秘密离开巴黎,投奔约翰王。约翰王将布列塔尼公国归还给阿瑟,让他为布列塔尼领地向诺曼底公爵约翰宣誓效忠。从此,菲利普明白他无法进一步反对约翰,又因为不合法地与丹麦公主英格尔伯伽离婚,受到教廷的禁令,希望与英格兰议和。经过几次毫无结果的谈判,两国君主最后签订条约。从这份条约看,他们似乎不仅想解决目前的纠纷,而且还准备预防未来可能发生在两国间的不和与争执。他们调整领地边界,相互保证双方封臣的利益。为了保证联盟,约翰将侄女卡斯提尔的布兰奇嫁给菲利普的长子路易,将伊苏登、格雷塞男爵领地和贝里各领地作为她的陪嫁。英法双方各出九位男爵为条约作保,宣誓:如果本国君主违背条约任何条款,他们就支持受害君主而反对他。
约翰想象自己获得法国方面的安全保证,可以放心追求安格拉姆伯爵阿马尔·塔里弗的女儿和继承人伊萨贝拉。约翰的王后是格洛斯特家族的女继承人,仍然在世。伊萨贝拉早已许配给德·拉·马什伯爵,只是由于年幼尚未完婚。约翰欲令智昏,完全忽视这些障碍。他说服安格拉姆伯爵让女儿退婚,自己也和王后离婚。他不顾教皇和德·拉·马什伯爵的反对,娶了伊萨贝拉。教皇反对这样不合法的离婚,受害的伯爵也很快找到了办法惩罚他强横无耻的情敌。
约翰不了解让男爵们爱戴或恐惧国王的艺术。德·拉·马什伯爵和他的兄弟欧诺伯爵利用他的不得人心,在普瓦图和诺曼底煽动骚乱,迫使国王拿起武器,镇压封臣叛乱。他召集英格兰贵族,要求他们追随王旗渡海平叛。国王发现,自己在王国内的权威并不大于在海外领地的权威。英格兰贵族众口一词地回答,除非国王承诺恢复和保障他们的特权,否则,他们就不会参加这次远征。这些贵族第一次有迹象形成正规的联盟和争取自由的计划!但计划中的革命还没有完全成熟。约翰恐吓这些贵族,破坏了他们的团结,带了许多人去诺曼底,同时迫使留下的人为每个骑士封邑缴纳两马克免役税。
约翰带往诺曼底的军队比叛乱贵族更强大。更有甚者,菲利普没有公开援助叛乱贵族,似乎有意维持英法联盟条约。但国王恃强而骄、得寸进尺,王军贵族兔死狐悲,普遍的不满蔓延开来。当时的领主法庭以决斗裁判为主,国王随身带着几位勇士作为选手,准备跟男爵们争执时决斗。德·拉·马什伯爵和其他贵族将这种做法视为侮辱,声称他们绝不会与这样低贱的对手决斗。国王威胁报复,但他无力用手中的军队打击他们,或是彻底粉碎反对他的贵族,从而贯彻其不公正的审判。
政府集软弱与横暴于一身,鼓励了受害的男爵们鼓起勇气、进一步反抗。他们向法王菲利普申诉,抱怨约翰的法庭不公不义,要求宗主的救济,从压迫和毁灭中拯救他们。菲利普目光远大,明白有利可图,代表法国贵族出面干预,对英格兰国王颐指气使。约翰王无法否认菲利普的权威,只得答复:他一开始就保证贵族们在同辈组成的法庭上受审。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他愿意在法兰西王国的最高法院面前接受同辈的审判。他承诺,以公正衡平的法庭让男爵们满意。贵族们根据他的约定,要求出庭的安全通行证。他一开始拒绝了,再次受到菲利普的威胁,才重新同意。然后他又一次破坏承诺,在菲利普的威胁下,交出蒂利耶和巴塔文城堡作为履行承诺的担保。这一次的承诺照样被他破坏,他的敌人看透了他的软弱和无信,联合起来将他逼到尽头。强大的新盟友及时出现,更鼓励他们打击这个可憎可鄙的政府。
年轻的布列塔尼公爵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看清了他叔父险恶的人格,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前途,决定与菲利普和叛乱贵族结盟。他加入法国军队,与英国国王为敌。菲利普对他大加恩宠,授予他骑士资格,不仅将布列塔尼公国,还将他过去割让给叔父的马恩和安茹诸郡封授给他。盟约既成,屡战则克。菲利普轻取蒂利耶和巴塔文城堡,几不血刃。莫蒂马尔和莱昂斯不战而降。菲利普国王随即进军戈尔纳,掘湖饮水灌城。城破,菲利普兵不血刃,径据要隘。法军进展神速,战果远远超过了封建战争的通例。约翰王一再求和,菲利普始终坚持他必须将所有海外领地交给阿瑟,自己只保留英格兰。正在这时,约翰王时来运转,似乎有机会完胜敌人。
阿瑟王子好军誉,率偏师进犯普瓦图。他听说一直与他作对的祖母埃莉诺驻节该地、城堡师老兵疲、藩篱不固,立刻决定围攻要塞,企图俘虏她。约翰一直消极怠惰,闻讯惊起,调集全部英军和雇佣军,从诺曼底急行军援救太后。他出其不意,袭击阿瑟王子的军营。阿瑟军溃被俘,德·拉·马什伯爵和戈弗雷·德·吕西尼昂和几个最重要的叛乱男爵也同时被俘。国王凯旋回到诺曼底。菲利普正在诺曼底围攻阿尔奎斯,得知约翰逼近,解围撤退。大部分俘虏被送往英国,但阿瑟被关押在法莱斯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