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 http://www.hanfeizis.com/年10月22日,高盛亚洲收到了一张3.5亿美元的罚单。
这是一张来自香港监管部门的罚单。
与此同时,美国也对高盛喊话:
可以暂时不起诉,但要是想免除刑事责任,高盛需要交29亿美元的和解金。
这还不算什么。
为了免除责罚,高盛已经先后给英国、新加坡、瑞士的罚金,以及马来西亚的和解金,高达70多亿美元,相当于亿左右人民币。
而高盛年前9个月的全部净利润,是70.8亿美元。
也就是说,这家拥有年悠久历史、作为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投资银行,年前9个月白干了。
这一切的判罚,都源自高盛参与的一场全球超大金融诈骗案。
最可笑的是,在这起诈骗案中,高盛从头到尾都不是主角,而是一个被利用了的工具人。
精明如高盛,怎么就成为了别人的工具人?
背后的始作俑者,真正的幕后推手,其实是一位不知名的富三代——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刘特佐。
他搭上中东王室,轻松带小李子进出白宫;
他向萧亚轩求过婚,还差点成为米兰达·可儿的未婚夫;
因为他,奥巴马成了50年来,第一个访问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
不仅如此,他还在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的眼皮子底下,卷走国库数十亿美元,并最终把纳吉布拉下了水。
堂堂一国总理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世界最大投资银行之一成了他的工具人、娱乐圈明星一个个成为他的绯闻女友、手中来往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
实现这一切时,他才仅仅三十多岁。
本以为刘特佐是“亚洲盖茨比”,结果却是个“马来西亚和珅”。
如今,那些被他利用的人或伏法、或赔钱,而他自己,却仍然逍遥法外,无从追捕。
其实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刘特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年开始,就有媒体开始报道刘特佐的消息。但他的故事太过奇特,并不一是一般发展中国家常见的那种贪污丑闻。
而为了将事情整理清楚,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调查记者汤姆·莱特和财经记者布莱利·霍普,花了四年时间,到全球十几个国家访问了上百个受访者,潜心梳理整件事的脉络,才写出一本故事相对完整的《鲸吞亿万》。
这本长达18万字的书,将刘特佐摊在了公众面前,揭发了他的种种丑闻,记录了这个大马年轻人如何行骗华尔街和好莱坞,如何掏空国家主权基金,并让高盛宁可犯法也要协助他的过程。
看了刘特佐的故事,有人说这简直是一本金融诈欺教科书;
读完他的一系列传奇经历,就像看了一场好莱坞电影;
连手握万亿资本帝国的比尔盖茨都直呼:太惊人了!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平平无奇的小透明,可以凭一己之力,撬动全球这么大的经济案子?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名校是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尤其是世界名校。
但刘特佐则不同,放弃全球排名前十的牛津、剑桥,转而选择了每年学费超过两万美元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只因为这个学校都是身家数十亿的名流同学,自己可以在这样名流云集的环境下结交权贵,在未来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从小,刘特佐就明白人脉及金钱名誉的重要性。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他的父亲刘福平。
年,刘特佐的父亲刘福平在泰国出生,童年时期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槟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完MBA后,刘福平回到马来西亚接管了家里的生意。
90年代,刘福平所投资的大马综合工业集团,想并购一家加拿大科技公司。
作为此次并购的执行人,刘福平刻意抬高被并购公司的价格,并把中间差价汇入了自己设立的岸外银行账户。
至此,关于金融市场涉及到的灰色地带,刘福平已然心领神会。
财富的提升,大大增加了刘福平的野心,刘氏家族也随之成了槟城这个小岛上数一数二的家族。
而受父亲影响,刘特佐也早早知道,金融业的背后其实是有明面上看不见的灰色地带。
而刘福平也早已把进一步提高家族社会地位的希望,寄托在了刘特佐身上。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精英都是受英语教育的。
为把孩子送去英国寄宿学校做准备,年,刘福平安排13岁的刘特佐转学到槟城国际学校Uplands就读。
年,16岁的刘特佐顺利来到英国顶级私校哈罗公学读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别人上学是为读书,而刘特佐是为投资人脉,并且他确信,这笔投资对自己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刘特佐明白,虽然自己家族也在经营企业。但与那些能轻轻松松在伦敦最繁华的地段,买下数百万英镑房产的同学们相比,这点钱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刘特佐开始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在外人眼中的社会地位。
他开始不吝啬铺张的花销,给自己编排了一个“马来西亚王子”的称号,把自家的财富来源解释为祖父通过采矿、酒类交易、投资得来的。
他花了四万美元,给自己庆祝20岁生日,但其实账单是靠分期付款还的;
他租了一辆LexusSC-红色敞篷车,每次在学校里开,都告诉同学这辆车是自己买的;
当听见有人叫他马来西亚王子时,刘特佐也并不否认。
为了跻身上层社会,刘特佐从不放弃任何机会彰显自己财力雄厚的形象,而他的套路最终成功赢得了身边权贵的信赖。
渐渐地,刘特佐在学校打响了名声,再加上他出色的口才,他开始与文莱、科威特等地的王室成员混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他和时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纳吉布的继子里扎·阿齐兹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而里扎,也在刘特佐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里扎
年,还没毕业的刘特佐,拜托几个阿拉伯的同学为他安排一场中东之旅。
这趟旅程的核心意义,是刘特佐想要结识中东最有钱的家族和企业。为此,刘特佐特地休学了一学期,专门拜访当地的*商家族。
在此期间,他去了一趟阿布达比,并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与当时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外交新秀奥泰巴约了顿饭。
当时,奥泰巴在华盛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承担着与外国国安联络的职责。
但刘特佐在了解了这个人后,发现奥泰巴虽然在*治上很出彩,可对于商业却了解甚微。
抓住这个机会后,刘特佐再次通过自己的社交口才,大谈中东与马来西亚的投资机会。
其实这些都是刘特佐瞎掰的,在此之前刘特佐从未做过生意。
可是就凭借着自信的表达,奥泰巴被眼前这位马来西亚的年轻人说服了,信了他所描绘的东南亚交易前景,并打算引领他进入阿布达比。
那顿饭后没多久,奥泰巴就给刘特佐介绍了另一个阿联酋商界人士。
那个人负责运营阿布扎比酋长国的主权基金。
所谓国家主权基金,主要是掌握在一国*府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基金。
而阿布扎比酋长国主权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从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并将其投入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
同时,这一模式也成为了当时许多国家进*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范本。
这让刘特佐突然意识到,马来西亚也有一个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运用自己的人脉实施一下?
于是刘特佐回到学校,在最后一学期时,在英属维京群岛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赢噸集团”,想要说服中东金主,通过“赢噸”投资马来西亚。
可尽管他满腔热血,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足以做成,刘特佐需要更强大的靠山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而里扎,就是那个靠山。
正巧,不久后,刘特佐听说“国库控股”正在四处寻求合作方,打算一起投资伊斯坎达尔的开发区项目,马来西亚希望把这块地发展成足以和新加坡抗衡的金融中心。
这让刘特佐看到了机会,在那趟中东之旅中,他曾亲眼见证了阿布达比的主权基金掌握的庞大资金。
刘特佐想,如果可以用这种方法顺利成为中间人,就可以赚到大笔佣金。
于是刘特佐看准时机,趁势在年6月17日给奥泰巴写了邮件,详细介绍了这个计划。
接着刘特佐又通过里扎的关系,安排了“国库控股”的高管与奥泰巴等人见面,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
就这样,刘特佐不花一分钱便和这个国家项目产生了关联,还让里扎家人看到了他的价值。
另一边,他也不忘继续抱住里扎大腿,并顺着这根线搭上纳吉布本人与同样有巨大话语权的纳吉布妻子罗斯玛。
刘特佐对外把这次合作的一切功劳都归给了纳吉布,并先后明里暗里地,为里扎和罗斯玛输送钱款,与纳吉布一家维持长久友好的联系。
年8月的一次招待晚宴上,罗斯玛公开致辞:
“我要感谢刘特佐为马来西亚带来中东的投资。”
这句话,代表纳吉布一家彻底信任了刘特佐。
当时,整个马来西亚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