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民主制度的起源五月花号公约和清教 [复制链接]

1#

《五月花号公约》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美国的“出生证明”,它是美国现代民主*治的源头,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北美殖民地初创之时。

严格来说,英国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建立的时间比《五月花号公约》诞生还早13年,那13年间不断有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北美,他们背井离乡的动机多数是为了开荒致富,改变命运。

直到年11月11日,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三桅帆船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殖民地历史的走向。

“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掀开历史新篇章

“五月花号”在横渡大西洋时遇上了风浪,漂泊了整整66天,一路上的生活条件非常差,整船人的吃喝拉撒、晕船呕吐全在一起,污浊不堪、痛苦难言。

奇怪的是,当船终于靠岸后,船上的人并不着急逃离肮脏恶臭的船舱,而是踏踏实实地在船上拟定一份文件,最后由41个成年男子在上面签字。

这份文件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

这帮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原因是到新大陆以后,谁对谁都没有权力,谁也没必要听谁的,所以为了防止大家乱来,所有人先坐在一起,平等自愿地制定一个契约,作为下一步行为的准则。

“五月花号”的乘客们

《五月花号公约》全文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吾等签约之人,信仰之捍卫者,蒙上帝恩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吾王与基督信仰和荣誉的增进,吾等越海扬帆,以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公民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这份公约不是一般的行为约定,而是一份*治约定,它要规范的不仅是眼下的行为,更是未来的社会建构,甚至可以说后来美国的*治理念就是发源于它,可以说后来美国独立的合法性,源头就在《五月花号公约》的自治原则里面。

《五月花号公约》签订一百年后美国独立

通过这份契约,移民们给自己赋予了*治权力,这可是不得了的事——要知道,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治理是英国国王授权,而“五月花号”移民的权力则来自于他们自己。

如果顺着这条自治原则往下推,那么多年以后,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人民就可以说:我们有权力决定我们应该怎样管理自己。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美国民主自治的精神底层,本质上就是英国的制度主义内核在北美新大陆上的再生长。

英国在北美最早的十三块殖民地

“五月花号”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靠岸后的一百多年里,《五月花号公约》的精神在不断的重复实践中被加强、固化,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其效力。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自觉?

首先,他们来到北美的目的和其他殖民者不一样:他们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是:“五月花号”上的乘客当中包括一个特殊群体——“清教徒”。

清教徒构成了早期北美新移民的主体

16世纪,欧洲发生宗教改革,基督教里分出一个新派别,这就是新教,原来老的那一派称为天主教。后来在新教里面又出现一些小派别,其中一个就是清教。

大部分英国人基本上都是新教的主流派,北美的英国人则以清教徒为主,这是基督教新教当中一个激进的小派别。

新教教义鼓励开拓进取,发财致富。新教教义认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对上帝虔诚,主要不是看他做多少祷告,而是要看他是不是用心地做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是上帝给予他的天职;而对待财富,新教教义认为,财富是上帝对你的最大奖赏,是勤奋、守时、讲信用这些美德换来的。

新教教义鼓励人们开拓进取,勤劳致富

早期的北美殖民地自然环境艰苦,但同时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你只要足够勤奋,就能有自己的一块地,最后肯定是冻饿不愁的。所以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不同情穷人,觉得如果在北美这样的环境下还是个穷人的话,那只能说明他懒。

新教教义和北美殖民地那种风险多、机遇多的谋生环境非常相符,实际上是在相互加强。至于清教,它属于新教,但教义比新教更严格,教徒的信仰更加体现一种“无条件”性。

“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人数不多,但信念特别坚定。

《五月花号公约》开头第一句是“以上帝之名,阿门”,就像一篇布道词——可以说清教徒们在北美建设心中美好世界的愿景,一开始就是和他们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五月花号公约》原文

十年后,又有一批清教徒来到北美,他们的领袖——温斯罗普在船靠岸之前做了一次布道,这篇布道词在历史上地位仅次于《五月花号公约》,其核心意思是:我们到美洲来,不是一般性地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要建设一个“山巅之城”,让全世界都注目,都景仰。

“山巅之城”这个词的宗教意义非常强烈,它不是温斯罗普发明的,而是出自《圣经》:“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这份宗教使命感构成了美国后来发展的精神底层,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美国自命不凡,对别人指手画脚,从根子上说就有这种最初的宗教使命感在起作用。

拿今天的美国来说,最大的信教人群仍然是新教徒,约万人。在美国的很多社区,教会的牧师有点像我们以前的居委会干部,直接介入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里面。

美国总统手抚《圣经》,宣誓就职

除了财富观,新教教义对美国人的知识观、教育观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原来英国人觉得北美殖民地就是一块蛮荒之地,那里的教育水平肯定很差,但历史学家发现,北美的识字率实际上比英国本土的还要高。

来到北美的清教徒非常重视教育,他们认为:人只有识字,能够阅读《圣经》,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仰。

早期的马萨诸塞殖民地曾经通过一项法律,名字很奇怪,叫《老骗子法》。“老骗子”是指基督教里说的魔*,专门诱惑人走上邪路的,所以叫它“老骗子”。那怎么对付它呢?还是要读书认字,学习《圣经》,这样就不会上魔*的当。

这部《老骗子法》就是抓教育的,规定很细:50户以上的镇要雇一位老师,户以上的镇要办一所学校,这就是宗教力量在对社会在进行管理。

宗教对美国教育事业的开创功不可没

今天美国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在年就成立了,比美国建国还早多年,谁建的?就是教会。而年成立的耶鲁大学,一开始也是宗教学校。

从殖民地到美国建国,一直到今天,美国的*治在不断发展,宗教也在不断发展、生长。最初的那种宗教基因,因为环境的塑造,最终成为美国精神底层的一个重要部分。法国人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里面写道:“我们决不要忘记,正是宗教,才使英裔美国人的社会得以建立。”

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