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箱油从北京开到桂林这家中国车企究竟有啥 [复制链接]

1#

不不不,事实不是这样的。。。

正文:

我们不妨开个导航算一下~

从北京故宫博物馆出发,到桂林阳朔县;

一共公里。

一台飞度,高速路况1箱油能跑多公里,

也就是说,买个P的混合动..

CUT!画风不对重新来过!

也就是说,跑完这多公里需要接近3箱油

如果你开的不是如此省油的飞度,那就更不只3箱油了

先前,Techrules在车展上展出了一款名为“至仁”的概念跑车,TA仅凭1箱油就能跑km,一口气从北京开到桂林~

而在最近,至仁概念车的首款量产车型——至仁RS正式亮相,与去年那台展车至仁相比,量产车型续航里程(一箱油+电池充满)从km缩水至km。

也就是从北京开到桂林阳朔,从1箱油变成2箱油了,心痛

至于什么至仁、至仁RS都拥有如此凶悍的续航,那是因为他们都搭载了微型燃气轮机,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燃气轮机可为电池组充电,也可以直接驱动电机。

增程式电动车就是这样工作,但活塞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作为“充电宝”的车型我们至少都听过,然而,燃气轮机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

燃气轮机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其实TA很常见~例如我们坐的喷气式飞机,其引擎就属于轻型燃气轮机。

先简单说一下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燃气轮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透平组成。压气机吸入空气并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送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经过燃气透平膨胀做功,带动压气机和外负荷转子一起高速旋转,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与我们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活塞往返式内燃机)相比,燃气轮机机构相对简单,因此单位功率的质量更轻,体积更小,也无需水路冷却。

说到用燃气轮机作为充电宝,第一款车型也不是文章开头说到的至仁,而是TA

年,英国罗孚汽车(已被上汽收购)造出了第一辆燃气轮机驱动的汽车——JET1,虽然名字有个“JET”,不过TA从静止加速到97km/h需要14s,比飞度还慢。当燃气轮机转速达到rpm的时候输出最高功率,极速km/h。

年,克莱斯勒就给一台普利茅斯Belvedere安装了小型燃气轮机,而新车则被命名为TurbineSpecial。但真正的“量产”版本,则是年的第四代Turbine车型。当然,因为极高的制造成本加上吸尘机一样的噪音,克莱斯勒在生产了55辆之后,Turbine就宣布直接收队。

年代,美苏航天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探索未来的交通出行工具,因此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厂商都有涉足燃气轮机。

但在高昂的制造成本、维护成本、油耗(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面前,人们开始意识到,直接用这玩意驱动车轮是行不通的~

即便如此,聪明的工程师还是找到了燃气轮机与汽车的结合方式,他们从燃气轮发电机那里获得灵感,给电动车的电池充电~

年,捷豹展出了C-X75概念车,C-X75采用了两台BladonJets微型燃气轮机,能输出70kW的功率为电池充电以及驱动轮毂电机。

燃气轮机、转子引擎

增程式车型的出现迎来了不少“稀客”

下面这些增程式混动车,你又认识多少呢?

宝马i3增程型

售价:41.58万

在增程式电动车里面,宝马i3算是比较有名的一款了~

年年初,宝马在其德国总部发布了旗下全新的品牌“宝马i”,并带来i品牌的两款新车——i3和i8。

i3是一款小型5门4座车型,车长、轴距分别为m、m。比宝马1系小了一个圈(1系车长m、轴距m)

小巧的尺寸意味着更轻的体重,另外i3在车架上还应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以轻量化的路线降低能耗水平。

i3在尾部搭载了一台0.L的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28kW,这台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驱动车轮。

在满油以及满电的情况下,i3NEDC续航里程为km。而纯电动版的i3仅km。

别克VELITE5

售价:26.58~29.58万

在VELITE5面前,宝马i3只是一款“小”增程式电动车。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VELITE5纯电续航只有km,但通过发动机增程之后(1箱油),续航可达km!

VELITE5:小电池,大2油箱

i3:大电池,小油箱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如果你日常上下班代步,那km的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说卓卓有余。如果你有出游的需求,那0.9L/km的综合油耗也能让满箱油玩一天~

增程式混动车型不多,还有某些油耗高得清奇的这里就不点名了,人艰莫拆嘛。

不过话说回来,增程式电动车完美解决了纯电动车充电慢,充电难的囧况。

那么好的技术,怎么车还那么少呢?

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

首先由于增程式的内燃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因此浪费了内燃机的功率,例如一台增程式电动车内燃机功率70kW,电动机功率kW,但最后能驱动车轮的功率也只有kW。

另外,在高速路况,内燃机(这时可以特指常见的发动机)的效率是相当高的,但由于TA不能直接驱动车轮,此时电机又相当费电,因此增程式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除了上述两大硬伤之外,如果厂商调试技术不到位,TA还会相当蚝油,毕竟市区路况10L/百公里的增程式电动车是存在的。

所以增程式对于很多厂商来说,可能都只是汽油到纯电之间的过渡方案,随着充电设施/服务的完善,增程式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等等,刚刚不是说增程式高速路况费油吗?

那文章开头那台至仁RS从北京跑到桂林怎么只需要2箱油呢?

那是因为它的油箱有80L,是飞度的2倍。[/保命狗头][/保命狗头][/保命狗头][/保命狗头]

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