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伊拉克最终选择了接受停火协议,至此海湾战争结束。以美国主导的多国*队以较小的代价重创了伊拉克*队。
据战后统计,伊拉克有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辆,装甲车辆,火炮门,飞机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架),87%的海*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损失达余亿美元。
美*亡人,伤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舰只触雷负伤。英*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其他国家损失轻微。美国耗资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高科技战争。在海湾战争中,联盟部队尤其是美*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形飞机、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用计算机、C3I系统等。高科技武器的使用,使战争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况。“爱国者”与“飞毛腿”导弹的大格斗轰动一时,成为世人的热门话题;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百步穿杨”这个成语难以表达其超凡表现;F一A隐形战斗机的大量使用,使奇袭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夜视器材的先进技术可将夜晚变成“白天”……
海湾战争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约翰派克说,这场战争是“硅片击败钢铁的胜利”,揭出了双方实力差距的本质所在。
萨达姆拥有百万大*,为何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不堪一击呢?
一是低估了多国部队的决心和实力。
他自信能离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因而不断进行宣传和施展*治伎俩,企图挑起内乱。但他没有达到目的。当战争显然不可避免时,他把多国部队作为地面进攻的部队误认为软弱的表现,因而企图以使多国部队遭受惨重伤亡相威胁,动摇其决心。
为了躲避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保存自己的空*,萨达姆将伊*几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藏起来,或是逃到国外“避难”,而在地面战斗最关键的时候未能出动一架飞机,使多国部队毫不担心来自伊拉克空中的威胁,放心大胆地向前推进。相反,伊*的沙漠防御堡垒被多国部队陆、海、空火力狂轰滥炸,基本丧失抵抗能力,后勤补给线中断,而最致命的是通信系统瘫痪,使萨达姆无法指挥前线*队,前线指挥总部无法控制自己的部队。
伊*错误地认为,多国部队不会攻入伊拉克。因此,伊*在科威特战区的防御布势忽视了其在伊拉克沙漠暴露出的翼侧。多国部队的欺骗计划使伊*更加相信其错误判断,使其部队以南面和东面为正面,旨在打消耗战。
二是战争指导显得死板、呆滞。
在地面作战中,伊*对美*的部署调整未采取有力的措施。在地面作战开始前,伊*对美*部署的调整就已有所觉察,虽然伊*也做了一些调整,如部分兵力西调,但由于对美*的企图判定仍有错误,再加上美*空袭的威胁大和伊*兵力机动能力弱,所以并未做更大的调整,致使美第7*在突破中只遇到“微弱”的抵抗,而对美第18空降*则几乎谈不上抗击。美*两栖登陆是假的,但伊*始终坚信不疑,直至地面作战开始后第三天,伊*担负海岸防御任务的兵力仍原地不动,致使大量*队被“钉”在科威特海岸无所作为。
在兵力部署上伊*缺乏灵活性,没有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做多手准备,没有对付战场情况变化时的应急方案,所以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伊*也未能根据新的情况,做出新的判断,改变原计划。
伊在战前也曾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作战行动,如海夫吉战役,但是投入兵力较少,作战方向选择也不甚妥,特别是当遇到美*反击后,损失较大,因此就放弃了而后一切出击机会,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三是低估现代武器和*事技术的效能。
由于受两伊战争经验的影响,萨达姆没有认识到他将面对的空中、地面和海上力量的毁灭性威力。精确制导弹药、隐形技术、电子战系统、目标捕捉与瞄准系统、集高度机动性与强大杀伤力于一体的陆战车辆,对这些武器装备的优势伊*一无所知。
萨达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队的战斗力,深受萨达姆错误估计之害的先是其空*和防空系统。然后是其地面部队,最后是伊拉克人民。
就美*及多国部队来说,整个地面战局是一次成功的行动,反伊联盟组织了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歼灭了大部分伊*,解放了科威特,而自己的伤亡极其轻微。应当说,多国部队的作战思想、战略战术是成功的。
战争好比一场拳击比赛。比赛时,要把双方的对手介绍给观众。那么在海湾战争的擂台上,人们看到的,一边是一位超重量级选手,站在另一边的则是一位轻量级选手。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的这场地面战争实在是不相称的对手,打了一场很不相称的战争,连美国人自己也说伊*太不堪一击了。
海湾战争,是45年冷战中的最后一场局部战争,同时也是大量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是新式武器装备的大汇展、“大曝光”,各种新式武器登台亮相表演,充分显示了它们的高性能、高强度、高效能和高战绩。
“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创造了有史以来在实战中导弹拦截导弹的成功战例,使世界为之震惊,也为未来防空和反防空武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
多国部队的大部分空袭都在夜间进行,作战飞机先进的夜视设备发挥了优势,表明夜视新技术已使夜间空袭成为90年代空中作战的主要方式。F一隐身战斗机在空袭中的成功已使隐身技术成为90年代高技术的象征,提示人们在今后10年,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将成为*事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发展的主要课题。在未来战争中隐身兵器和反隐身兵器将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并将给未来战争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海湾战争不只是在战争的个别领域、某个时节使用了高技术武器,而是在战争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中使用了高技术武器,空战、海战、电子战、导弹战、火力战、坦克战贯穿战争的始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高技术的最新成果,使现代战争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技术战争降临世间。
海湾战争,是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后发生的第一场牵动和影响世界的局部性危机和战争。它的发生,反映了这个时期世界和地区力量失去原有平衡,由于苏、美控制世界事务能力下降,原来被两极体系制约和掩盖的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爆发出来,也反映了不同的力量利用这种新局面来谋求达到各自的战略意图。围绕这场危机和战争表现出来的世界各种力量的意图、组合和较量,显示和检验了当时世界各种力量的动向和关系,以及世界在新旧格局过渡时期的一些特点。这场危机特别是战争结局,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给过渡时期的世界增添了新的矛盾。
海湾战争的结局表明,45年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力量对比势均力敌的天平向西方倾斜,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已难以与之抗衡,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了。
反过来讲,假如美、苏还是势均力敌,相互对抗,那么海湾战争也可能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是由美国独领风骚。所以,年2月11日苏联外长普里马科夫在巴格达会谈时,萨达姆对他说,你们在联合国开了绿灯,才使这场战争得以发生,如果你们不开绿灯,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事情确实如此,如果海湾危机发生在年以前,美国就不可能如此张扬地借联合国的名义,纠集那么多的国家,对弱小的伊拉克大打出手了。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特殊时期、特殊地区、特殊背景及特殊力量对比条件下,针对特殊对象打的一场特殊战争。
特殊时期:当时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旧格局已经解体,但其痕迹还存在,新格局因素已经萌发、成长,新、旧格局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特殊地区:中东既是南南矛盾复杂、南北矛盾尖锐的地区,又是拥有石油资源和战略通道的战略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焦点。
特殊背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正值苏联自顾不暇、第三世界严重分化和德、日想借助美提高自己地位之际。美一时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得以利用联合国,在基本上没有遇到障碍和众多非议的情况下完成了大规模兵力部署。
特殊力量对比: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并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以及国际舆论的支持;另一方是伊拉克,地区*事大国,孤立无援。
特殊对象:萨达姆在外交上、*治上、战略决策及作战指挥方面的失误,以及指挥系统落后,伊*士气低落,导致最终失败。
海湾战争不仅使伊拉克遭受惨重损失,而且很多国家深受其害。
据联合国统计,孟加拉国损失了14亿美元,也门少收入10亿美元。从年8月至年2月,非洲撒哈拉以南40多个国家各损失10亿美元。伊拉克、科威特及其他一些中东国家损失情况就更为严重了。除伊、科两国外,有的因海湾地区移民劳工大量回国断了生财之道;有的以旅游业为主的国家因游客锐减。收入减少;有的主要依靠出口的国家因无法保证出口,收入来源中断;许多严重依赖从海湾进口石油的非洲国家因石油价格不稳而蒙受损失。
海湾和战争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内部矛盾加深。
阿拉伯21个国家出现了分化: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站在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组成了反伊联盟;也门、约旦、利比亚等国实际上站在伊拉克一边,反对美国的*事卷入;伊朗独树一帜,自有图谋。
年年底,被称为“冷战”时期的最后一届联大——45届联大召开,会上,阿拉伯联盟出现严重分歧,安理会内7个不结盟非常任理事国分成两派。在美国鼓吹的“自由选举”问题上,第三世界国家只有1/3采取抵制和反对立场,1/3投票赞成,还有1/3随大流。他们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很难再像70年代那样用一个声音说话了,加之美国的施压和挑拨*策,第三世界在继续分化,其整体作用受到严重削弱。
海湾战争还使本来已经存在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矛盾加深。
阿拉伯世界反美、仇美情绪滋长蔓延;一些国家在“恐美”的同时,对美更加反感、存有戒心和不信任感,特别是对美在战争中顺利得手,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强权*治尤为反感;美更多地把经济技术援助与*治意识形态相联系,使经贸关系*治化倾向日趋明显。南北关系中的经济*治冲突不断增多;西方国家资金、技术正在向内部转移,第三世界国家得到的援助额不断下降,加之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加强,从而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状况和对外贸易条件严重恶化。所有这些情况,使得南北矛盾缓和或解决的前景趋于黯淡。
海湾战争的结束不仅没有改变国际形势局部动荡的局面,而且增加了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被蒙上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