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堪称完美的机动作战,仅用4天就结束了沙漠 [复制链接]

1#

作者:罗伯特·M.奇蒂诺译者:小小冰人

众所周知,这场地面战役只进行了个小时,任何一位美*指挥官都无法指望比这更加顺利的行动。

率先发起的是年2月24日的牵制行动,当日清晨4点,第1骑兵师沿巴延干谷推进,而海*陆战队则对“萨达姆防线”直接发起冲击,位于其两侧的是两支阿拉伯*队。联*几乎在各处的攻势中都取得了进展。刚刚听说行动计划时,一些陆战队员认为向北突击纯属蛮干—对“机动作战”的益处讨论了十年后,现在却要实施一场正面进攻。可是,两个陆战师(第2师居左,第1师居右)并排发起的进攻取得了出色进展,轻而易举地突破雷区、沙堤和伊拉克阵地的战壕,并使担任发展力量的美国陆*“猛虎”旅顺利通过。两侧的阿拉伯*队进展较慢,战役首日结束时,美国海*陆战队已楔入伊*防线,形成相当深邃的突出部。不同背景下,这种突出部可能意味着某种东西,但这里不然。因为这里已出现第一支投降的伊拉克部队。

与此同时,在西面,一场真正的风暴正在酝酿中。同样在当日清晨4点,第18空降*先遣部队跨过边境线。该*最左侧,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幼鹿”师)在第82空降师一个旅的支援下越过边境,面对伊拉克第45步兵师的轻微抵抗,赶往标为“罗尚博”的首日目标。配属该师的一名美*士兵是这幅场景的最初见证者之一,但这一幕在接下来四天会变得司空见惯:

“拉克第45步兵师”一直在伊拉克境内从事行动,这个师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战场上的残骸碎片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们的状态不错,装备精良,而且挖掘了防御阵地。夺取断崖及其隘口前,航拍照片揭示出他们的阵地,我们认为夺取重要制高点的战斗会很激烈,估计会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可实际情况是,我们基本没有遭遇抵抗便穿过山隘,并发现大批被抛弃的武器装备。一些武器和*装是崭新的,没有使用过,更谈不上磨损,只是被后撤中的伊拉克人丢弃了。”

三小时后,第空中突击师主力(第1旅和第2旅第1营)搭乘直升机飞赴“眼镜蛇”前进作战基地,该基地深入伊拉克境内千米,离*作战目标幼发拉底河尚有半数路程。多架直升机参加了前运部队的行动,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突击。“眼镜蛇”成为整个*进一步深入伊拉克展开行动的基地。例如,美国人使用巨大的油囊,两天内往该基地前运了约.4万升(40万加仑)燃料。

随着第师在“眼镜蛇”基地据守*中央地段,第24机械化师和第3装甲骑兵团位于*右翼,以及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和第82空降师位于*左翼,第18空降*得以向前大力推进。这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第1集团*的定位,只是第18空降*将向右,而不是向左转动,而且该*的机动依靠坦克和直升机。整个计划的关键是第24机械化师,该师与第3装甲骑兵团协同行动,将向北攻往8号公路(与幼发拉底河相平行),然后转身向右,冲往伊拉克的大城市巴士拉,切断伊拉克通往科威特战区的交通线。法*和第师就位后,第24机械化师于当日下午3点冒着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越过边境,傍晚前,该师主力已深入伊拉克境内超过40千米,显然仍未被对方发现。

虽然最初的计划要求第7*在地面战役打响的次日投入进攻,但战线各地段赢得的初期胜利促使施瓦茨科普夫加快了步伐。2月24日下午3点,弗兰克斯将*命令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装甲兵团跨过边境。随着第1骑兵师(仍在中央司令部控制下)将六个伊拉克师牵制在*右翼的巴延干谷,第1机械化步兵师趁机在*中央地段对面的伊*阵地(主要是铁丝网和地雷)上打开了一系列突破口。该师随后坚守突破口,以便英国第1装甲师(辖第7装甲旅,也就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通过。

这个过程耗费整整一天时间,雷区造成的麻烦远远超过伊拉克人在西面这片地域实施的轻微抵抗。就连美国国防部热情洋溢的最终报告也将第1机械化步兵师的行动描述为“值得商榷”。在此期间,该*左侧,第2装甲骑兵团向北推进,为身后并肩前进的两个装甲师(第1装甲师居左,第3装甲师居右)清理出一条通道。他们取得出色进展,但第1机械化步兵师在伊拉克雷区前的缓慢行动促使弗兰克斯将*命令全*停止行动并停留在原地过夜,这个“战役暂停”几乎令施瓦茨科普夫勃然大怒,弗兰克斯这道命令时至今日仍存有争议。同样,倘若换作另一场战争,这里的情况可能会截然不同,但实际上第7*在那时候已开始接受伊拉克步兵的投降。

战役次日,第18空降*继续发展进攻,几乎没有受到阻碍。第师第3旅对边境集结区以北千米,纳西里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河岸实施空中突击50。是历史上最深远的空中突击,而第18空降*正努力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落入他们手中的数千名俘虏。第24机械化师在一个庞大的战斗队形中推进,继续在*右翼迅速向前。东面,海*陆战队和他们的两支阿拉伯护卫队一路向北攻往科威特城,实际上,美国情报部门已将新式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收集到的信息同步传送给了美*指挥官,他们发现大批伊拉克人逃离科威特,沿离开科威特城的两条公路向北逃窜。于是第7*恢复向北的推进,犹如一部庞大的破城槌:最前方的是第1装甲师、第2装甲骑兵团和第3装甲师,英国第1装甲师位于第2装甲骑兵团身后,第1机械化步兵师则在英*装甲师后方。

第7*将在战役第三天(2月26日)同伊拉克人发生接触,并以自己的风格从事战斗。当日上午,弗兰克斯跨过“粉碎”调整线并完成转向。现在,他的三个师和一个装甲骑兵团正面朝东:第1装甲师位于北面,第3装甲师紧邻其右侧,然后是第2装甲骑兵团和第1机械化步兵师。当日下午,第2装甲骑兵团在地图上标为“东相线73”处率先同敌人发生接触。冒着一场沙尘暴,第2装甲骑兵团插入两个伊拉克师(第12装甲师和“信赖真主”机械化师)之间,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依靠他们的热成像系统给对方带去一场浩劫。在该团的打击下,伊拉克*队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损失惨重。

当晚,美*第3装甲师冲入“信赖真主”师侧翼,基本将该师消灭殆尽,而自身的损失极其轻微。次日,弗兰克斯返回指挥所。此时,另外三个装甲兵团也排列在战线上:第1机械化步兵师位于南面,该师打开突破口后已完成集结,他们匆匆向北而去,穿过结束东相线73之战的第2装甲骑兵团;第24机械化步兵师仍隶属第18空降*,该师的推进路程最远,达到千米,几乎把他们的油罐车远远甩在后面;第1骑兵师结束佯攻后返回巴延干谷。

战役第四天,弗兰克斯的铁锤落下:多个师展开协同一致的突击,砸向他对面的几个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师,激战持续到了大半夜52。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被迫将他们的防线从南面仓促转向西面,但一直没能建立起一道绵亘防线。美*享有制空权,并获得大批武装直升机支援,在人员、装备和弹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伊拉克方面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

沙漠演习期间排列的11辆M-1主战坦克。美国陆*坦克机动车辆与*械司令部(TACOM)提供。

M1-A1坦克射出的贫铀穿甲弹不仅能击毁敌坦克,通常还能将敌方炮塔摧毁,有时候甚至射穿第一辆敌坦克后又命中第二辆敌坦克,将后者一并击毁。此外,这款坦克还能轻而易举地冲破伊拉克人的防御阵地和沙堤。

事实证明,美*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协同和避免友*火力误伤事件。在这方面,高科技同样起到帮助,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信赖真主”师和第12装甲师残部率先崩溃,“麦地那”师和“阿德南”师紧随其后。战斗最北端,第24机械化步兵师结束长途跋涉,同伊拉克“汉谟拉比”师展开鏖战并将其粉碎,于清晨结束了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以美国为首的联*从事了一场堪称完美的机动作战。联合国*重装部队没有对伊拉克*队设在科威特的主防御阵地展开正面进攻,而是选择了堪称作战艺术经典范例的单翼包围,从而构成一场就连拿破仑也会为之自豪的敌后机动。

本文摘自《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京东¥29.9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