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说安徽皖南方言之一芜湖南陵宣城宣州吴 [复制链接]

1#
寻常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82.html

原文标题:古语方言别有情

一、引言

当襁褓中的婴儿由双亲逗引喊:“嗲嗲”、“姆妈”时,人的母语教育就已开始。所谓母语,是指人最初学会的那种语言。我们许镇镇(以下简称许镇)地处芜湖市南陵县东北部,俗称下北乡。这里自古属吴地,我们的母语是吴语。吴语是最早从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方言,流行区域为上海、浙江、苏南、苏北部分地区、皖南、赣东南、闽东北等地区。南陵县许镇、弋江镇的此地方言属于宣州吴语皖南宣州分支,它是本县覆盖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语言。

语言是人的特质,不同语言的人特质不同。人们凭借方言可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老乡,增进友谊,相互协作;公安刑侦人员可以凭借方言排除犯罪嫌疑人,尽快找到真凶;凭方言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地方戏的乐趣;凭方言我们可以读出《说文解字》等古籍上的那些古字,直译古籍中的某些字义;凭方言我们可以准确咏颂某些古诗。方言中蕴藏着古文化密码,凭方言我们还可以透视许多古文化遗存。方言是我们祖先世代积累的宝贵财富,方言是特定人群的文化之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摈弃或淡忘方言,就意味着枝叶对根本的离析,游子对故乡的疏远。关心方言,研究方言,敢讲方言,是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方教化、凝聚乡土贤能、振兴地方经济的“引人入胜的伟大事业”。

许镇所辖的林都、东塘、太丰三大圩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奎湖岸边,早在商周之际就有古代先民繁衍生息。建福的陶村、池湖的浮城寺,皆有古文化遗址。本镇最大湖泊——奎湖,是明代南陵农耕社会的最大水利工程,六塅堰湖蓄水,灌溉良田万顷。许镇方言因受历史上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影响,具有因行政区划长期稳定而造成的重土闭塞、农耕文化的特征。许镇三大圩口,湖塘连缀、沟港交错,水面约占总面积25%,可谓水乡泽国。方言地理学揭示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汉书云“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据此我们可了解南方人讲话轻快的原因。《颜氏家训,音辞篇》更有“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道出南方人言语音柔调扬,多使用方言土语的特点。古音与古字的流变,使许多古语成为方言,语言文字学者当为此钩沉发微,责无旁贷。

二、古语古文字义与方言

方言是具地方特色的交际工具,许镇人是用略有流变的吴语在生活中沟通交谈。语言的核心是语音和语法,而语音语法又总是以词汇及句式为载体。要认识吴语和许镇方言,得先认识许镇当地方言词汇及相关的古字古音。为使读者对笔者上述观点有一个初步认识,这里不妨先介绍几个方言,并用方言所涉古文字勾沉发微。

1、愆:普通话读“千”,即qian音,平声。部分黄墓仙坊人读“浅”音,上声(受繁昌话多上声影响),奎湖人读“欠”音,去声。按古文字分析,“愆”字象形,中三点水,示流水;“行”示动;合成水流涌动之貌。“愆”在“衍”下加心,表示随心所欲,无所节制,甚至不拘礼法。愆字一般字典注为“过或过失”,查字典、词典、辞源、辞海,愆字词组不多,如愆期(误期、失期),愆谬(过错),愆罪(罪过)等。现以许镇方言释愆字,例一:“这人多愆,家有妻儿,还在外包养情妇。”例二:“这小孩多愆,用废料做了个小车,让狗拉着跑!”愆字通常用在贬意遣斥的语句中。群众语言并非粗俗,你看在这些例句中,多么形象精当地诠释了这愆字。你即使学语言文字学的,也自叹不如,觉得非向群众学习语言不可。

2、物:普通话读“误”音;吴方言文白两读,方言音e,去声,同恶劣之“恶”音。古文字学释“物”为提刀快速解牛,“勿”象屠刀上下挥动,血肉飞溅之状。“物”字典指物品、事物,古义不存。唯康熙字典仅有“物务”、“物事”寥寥两词,作动词,构成谓宾词组,可窥见物字古义。体悟民间俗语“物(e,去声)搞”,物字动词作状语,仍有快速努力作为之义。例句:“今天检查卫生,检查团都来了,他还在那里物搞卫生。”“物搞”与“恶搞”,按字面不属一词,“恶搞”指破坏性,非理性,非人道之丑搞,当然恶搞有时也有快速之义,。但“物搞”绝无非理性非人道一面。网络上“恶搞”系“物搞”的仿冒品。

3、勤力:吴语“勤”念“刑”之音。勤力即勤劳意,赞美人勤劳不懒惰,“这人勤力得很,家务农活里里外外一把手。”赞美人勤劳终有所得,俗曰“勤力三分财”。将“勤劳”说成“勤力”,是有历史渊源的。金文“力”字,象伸向右前方的手臂,象征伸手劳作。今俗语指责懒人,“家里这么多活你没伸过手”,可证力字象形寓义,勤字从“堇”,艰也,勤力乃经常艰苦用力。劳字乃爵字讹体字,爵讹转为劳,“举爵为劳”,意亦转为慰劳义。力与劳有因果关系,没有出力,谁来慰劳。勤力与勤劳二词略异,前者专言卖力,或卖力无劳;后者偏重卖力有劳酬。勤力为古语化石,为皖南广大地区所独有,属“熊猫国宝”级方言单词。

4、车:普通话音che,阴平;方言音ca,阴平,同“擦”音。象棋中的“车”音ju,阴平,同“居”音。许镇地区尤以太丰人讲“车”字最有特色,火车、汽车讲成“火差、汽差”,音调均为阳平轻柔上扬(少数人念车为察音入声)。车字,活象省略车辕的车子俯视图,上下各一横为车轮,一竖为车轮轴,中间呈田字形乃肩舆,俗称轿子。车轿坐人故曰“居”。今日轿车一词仍沿古义造词。京剧《打龙袍》中李皇后有句唱词“龙车凤辇出皇城”,其龙车当唱“龙居”。

车音“擦”在古诗词中得到充分体现。平水韵中的麻韵,“家、车、花、沙、麻、瓜......”列在一韵之中,其韵母为“a”。清人张真《奎湖泛虚亭》诗云:“鸥鹭依回仍恋旧,云烟出没自成家。梅村沽酒邀仙侣,梧渚乘舟理钓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以上诗中“车”字必须读“差”音,否则失韵,而失韵乃诗之大忌。

车可转动,后凡转动物品命名皆带车字,纺棉花用的叫棉车,提水的叫龙骨水车,马灯中坐车的角色叫车姑娘,抽水机叫洋车,木工手钻名车钻,钓鱼杆上的绕线器名钓车。以上带车名词,“车”均读“差”音。

5、踶躗:普通话音diwei。古文字释义,踶为小步践踏义;躗即牛作圆圈行走。卫字会意字,行、动也,作意符;卫中间之口乃圆圈讹形。卫之口上下字形示足,足抱圆行走或巡逻保卫。古代修筑宫殿城池,需大量砖瓦。古无机械制土,窑厂靠人工制土根本不够用。于是,古人发明用牛踩制陶土。他们就地取土,或挑土或起土,堆一圆环形土垄,浇水后牵牛上垄,蒙上牛眼,作圆圈行走。中途让牛休息,人工翻土,后赶牛继续踩土,直至土质粘熟才可歇息。牛作圆圈行走,踩踏陶土属故意行为,名曰踶躗,引申为故意或特意。“慈禧入宫后,始未得帝宠幸。一日帝幸游,慈禧偶见之,是时踶躗登小亭而歌之,帝欣而垂怜,乃作天下春,群臣跪守,三呼万岁。”其中踶躗登小亭,即是故意登上小亭之义。

6、安儿、妹儿:儿音倪,倪形声字。吴语“儿子”,发音“倪子”。男孩是儿,女孩亦是儿。过去宗法思想严重,视男孩为正宗嫡传,有男孩似乎即可安身立命,故称男孩为安儿。儿字文白两读,字为儿,音为倪。翻开三五百年前老谱乳名项,什么“旺儿、黑安儿、秋儿”等,儿皆读倪音。李益诗“嫁得钱塘贾,朝朝误妄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弄潮儿当读弄潮倪。又魏晋南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dié)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行客儿当读行客倪。今骂人“小鬼儿搞的”,儿亦当读倪,属儿化音变异。

7、僭人(鼓动人做上当的事或说上当的话):僭普通话音同“箭”,与许镇方言读音同。《说文解字》僭、疑互训。被僭人不信僭事人别有用心;僭事人亦不信被僭人能识破其挑唆伎俩。僭事人可能与被僭人有某种利害关系;亦或无任何关系,纯为满足僭事人玩世不恭等畸形心态而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挑唆被僭人与相应方发生矛盾,或捉弄被僭人,或两败俱伤。

僭字一般辞书皆笼统注“过失、过错”,让人费解。我们在许镇范围内任意问一个中年农民,“僭人吵架”、“僭人上当”怎么讲!他都能作“激人去做上当的事”的解释,并滔滔不绝地说上一番,怎么偏偏编辞书的人对此寡见鲜闻,而吃辛受苦的劳力者却能对答如流?这大概是方言环境使然,社情民事使然。看来,语言文字学者要向工农群众学习语言的提法,还没有过时。僭字象僭事人(教唆犯)叫被僭人用脚踢不在场的第三人之器物,待被发现,二人狼狈逃窜,不时回头张望之貌(古文字学家康殷说)。僭,假、乱、败也。

8、醢(hai,阴平)一棰或醢一拳,醢音同“嗨”,醢字典中注上声与许镇人发阴平声略讹,主要由水乡吴语“轻扬”特质所决定。现代汉语字典注醢为“鱼肉等制成的酱;剁成肉酱”,反正不离肉酱。《说文段注》也是这样注的。古文字“醢”、“御”同源,都含“杵捣”意。封建王朝官宦人家厨师有“醢人”专制肉酱。大致烹调方法:将肉去骨切细,放入粗糙石臼中,以杵捣醢,成绒状后放佐料,做肉圆子等,肥瘦得宜,松酥可口。醢有打制义,故可引申为打义。“醢打杀威棒”、“一棰(拳)子醢死你”、“这狗用扁榔头都醢不死,”都是这个醢字。农厨做汆汤肉,将肉切成肉片或肉丝,用刀背醢打绒坨臡膏,臡音粘,以此标准为“宜”,宜、臡、粘三字古音同。

9、纠结。近几年来,“纠结”一词出现的频率大大提高了,有人以为是新词,其实是一个许镇地区妇孺皆知的“土话”。一个大字不识的七十岁老奶奶与人谈心:“我老头子还好,虽讲每晚要喝两杯,但对菜不纠结。”你若问老奶奶什么叫“纠结”,那老奶奶给你的回答更是简单明了,“纠结就是疙瘩”,“好菜歹菜、蔬菜咸货,都不疙瘩,不讲究。”真让人茅塞顿开!纠结字典注“互相缠绕”。收割油菜、小麦,以稻草二缕缠绕互结,俗名互子,相拗纠结,扯不开,完全符合古字“纠”形象寓意。故纠结可引申为限定。老公公喝酒不讲究、不限定菜,什么菜都可以,老奶奶才夸他。看来依许镇人,词典当补释纠结条目。

梁明生安徽省南陵县许镇文阁村人,年入伍,在部队受到教育、得到了锻炼,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年退伍后被推荐到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此后,他对中华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之后便笔耕不辍。大学毕业后,梁明生回到家乡担任南陵县奎湖中学校长、乡教委主任,后来自学法律,调入南陵县法院任法官。退休后的梁明生,留恋故乡奎湖的一泓碧水和淳朴的乡土风情,在奎湖街定居,安享晚年。他写的《奎湖赋磐雕记》和《诗林序》两篇碑文文采古典朴雅、措辞功达玉成,颇具功力。芜湖诗词学会奎湖诗苑主要创办人之一,合作编辑出版《十翁唱晚》诗集。

作者/来源:炎黄家谱古籍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