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护和传承中国苗族蜡染技艺的苗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蜡染技艺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印染工艺,该技艺又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早在秦汉时代,中国苗族人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贵州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年出生在毕节市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的杨晓珍,和村里的绝大部分村民一样都是苗族。7岁便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苗族服装的蜡染、印染工艺,天资聪颖的她通过6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包括采摘染料植物、画蜡、染色、脱蜡等一整套苗族蜡染工序,在13岁时便能独立创作完成自己的蜡染作品。就这样,蜡染和杨晓珍一起走过了41个春秋,她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作传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并收藏传统苗族蜡染作品2万余件。

在杨晓珍看来,传承千年的蜡染艺术是苗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的瑰宝。杨晓珍还应邀去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艺术学院开办蜡染讲座。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蜡染要经过多层工序。图为杨晓珍和村民一起采摘染料植物。

村民们将采摘回来的染料植物进行清洗。

杨晓珍和村民制作植物染料。

杨晓珍正在将蜡刀加热。

蜡绘是先将蜜蜡置于小锅中,略加温,锅中温度升到60至70度之间时,蜡溶为浓汁,即以小钢刀蘸蜡汁于布上。画后,蜡温很快下降,到20多度时就凝固了。蜜蜡温度如超过70度时绘于布上,蜡汁便立即渗浸四周而使花纹模糊不清。苗族妇女利用这种特性进行蜡绘,有经验者完全凭自己的观察以定温度;而初学蜡绘者,不易凭观察以定温度,只好将画布置于膝上,凭皮肤的感觉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图为杨晓珍展示手工蜡绘。

待蜡冷凝后,将织物放到染液中浸染。

蜡染制品多为靛蓝单色染,即蓝地白花,用色两种以上的制品很少,这是因为蜡质不耐高温,染色只能在常温或低温中进行,而靛蓝便是一种可在常温下染色的染料。图为杨晓珍将画好的蜡布染色。

杨晓珍正在村民的帮助下将蜡布在热水中脱蜡。

去除蜡后的织物,原先有蜡的地方,蜡防止了染液的浸人而未着色,在周围已染色彩的衬托下,呈现出白色花纹图案。

由于蜡冷凝后的收缩以及周围上的皱褶,蜡膜上往往会产生许多裂痕,入染后,染料渗人裂缝,成品花纹就出现了一丝丝不规则的色纹,形成蜡染制品独特的花纹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