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岛燃战火,英特混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海空 [复制链接]

1#

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在南大西洋地区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展开了一系列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

此役英*以亡人、伤人,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的代价,使阿根廷守*亡余人、伤余人、被俘1.13万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架。马岛再度为英国占领,英国巩固了其在南大西洋的利益。

英阿马岛之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后简称马岛)位于南美大陆东南,距阿根廷海岸约公里处的南大西洋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

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马岛是过往麦哲伦海峡或绕道合恩角船只的必经之地,曾被作称为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钥匙”。

历史上,英、法和西班牙都曾争夺过该岛主权。年,西班牙驱逐英国人后,占领群岛,统治长达数十年之久。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阿根廷沿海岛屿的主权,其中包括马岛。

英国*府不接受阿根廷的这种主张。年,英国重新占领马岛。之后多年里,马岛的归属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马岛地理位置

20世纪70年代,马岛南部海域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藏,马岛的经济价值急剧增长,英阿双方对马岛的态度日趋强硬,两国关系也开始恶化,并一度停止了谈判。

年,两国恢复谈判。为了维护昔日帝国的尊严,同时也考虑到马岛潜在的海上战略交通地位,英国不愿把马岛轻易交给阿根廷。

年,英方提出两个新方案:一是马岛主权交给阿根廷,阿方再将马岛长期租借给英国;二是在马岛举行公民自决,决定主权归属。

这两个方案其实是给阿根廷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阿方当即表示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年2月,英国*府宣布“冻结”谈判。

阿根廷出于内*、外交及经济上的需要,决心以武力夺占马岛及附属岛屿,造成既成事实,迫使英国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阿根廷之所以敢向欧洲强国发难,是因为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作出了以下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判断:

一是英国远离马岛,鞭长莫及,实施远洋作战可能性不大;

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虽与英国有同盟关系,但也视自己为其在拉美的伙伴,不会偏袒英国,而取中立立场;

三是夺占马岛有与殖民主义斗争的性质,会得到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情与支持;

四是这场斗争涉及主权问题,将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

根据上述判断,阿根廷*队决定实施代号为“罗萨里奥行动”的马岛登陆作战。

阿根廷**府首脑

年3月31日,阿*第40特混舰队悄悄接近马岛水域。4月2日,阿*在斯坦利港登陆,向英*发起攻击。由于英*守岛部队仅有余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英总督雷克斯·亨特贝遂下令英*守岛指挥官率部投降。上午11时,阿根廷总统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正式向全世界宣布:阿根廷收复了马岛。

4月3日,阿*第60特混舰队在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登陆,岛上22名英*稍作抵抗后向阿*投降,阿*占领全岛。

4月7日,阿根廷成立了“南大西洋特别战区司令部”,负责保卫阿根廷海岸海里水域、马岛及其附属岛屿与水域。为加强马岛的防御,阿*不断向岛上运送兵力、武器装备及各种作战物资。

英国获悉阿*袭占马岛的消息,英国首相撒彻尔夫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马岛局势和国内外对此所作出的反应等问题,最后在战略上作出以下判断:

一是马岛归属问题尚待谈判解决,阿方就以不宣而战方式将其夺占,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二是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出兵马岛,将得到全国上下的支持;

三是阿虽同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但是从利害关系考虑,如果英阿开战,这些国家会站在英国一方。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据此,英国*府确定了“以*事手段为主、外交与经济手段为辅,迅速重占马岛”的方针,决定实施代号为“共同行动”的远洋登陆作战。

第一步,组建南大西洋特混舰队,迅速完成战略展开;第二步,夺取制空制海权,切断马岛与大陆的联系;第三步,登陆马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实施有效控制。

4月3日,英*南大西洋特混舰队正式组建,编成内包括遂行对水面舰艇攻击、反潜、海上防空、海上封锁、海上输送、突击上陆等各种任务的多种作战力量。

特混舰队司令官为约翰·伍德沃德海*少将,登陆部队司令官为杰米里·穆尔少将。英战时内阁授予伍德沃德对海里禁区内一切事宜负有全权。

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在南大西洋地区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展开了一系列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

英*特混舰队舰船

英方参战兵力约3.5万人,包括1个陆战旅(3个营),1个伞兵团(2个营),1个步兵旅(3个营)。各型舰船艘(余万吨),各型飞机余架。

阿*参战兵力约6.5万人,其兵力构成为:地面部队计有陆战队1个旅,陆*摩托化步兵近3个旅(第1、5、7旅);海*和空*主力基本全部出动,计有作战舰艇和辅助船33艘(12万吨),飞机余架。

阿*在总兵力、地面部队和空*力量上占优势,英*在海*力量方面占优势。

4月5日,英*特混舰队主力驶离朴茨茅斯等港口,向0余公里之外的战区实施战略机动。4月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海里海域为“海上禁区”,从4月12日4时开始,任何进入该禁区的阿根廷舰船,都将遭到英*的攻击。12日,英*核动力攻击潜艇进入战区,开始对马岛海域实施封锁,迫使阿方减少对马岛的补运活动。

4月24日,英特混舰队进入南乔治亚岛海域。为获取一个安全可靠的作战基地,便于舰队就近补给油料和淡水,英*决定先攻占该岛。此前,英*“特别舟艇勤务中队”已在南乔治亚岛以北海上跳伞,对南乔治亚岛实施侦察。

英特混舰队南下远征示意图

4月25日6时许,英*3架“大山猫”式直升机在距南乔治亚岛4.3海里处用空对舰导弹和深水炸弹击伤阿“圣菲”号潜艇。尔后,英*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陆续登陆,向阿*进攻。中午,英*夺占了格里特维肯港。14时许,阿守岛部队司令艾尔弗雷多·阿斯蒂兹海*少校率部投降。这次战斗中,阿*余名官兵被;英*损失1架直升机,4艘小型登陆艇被击伤。

4月28日,英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海域,按作战预案迅速展开,在马岛海域建立了3道封锁线,对马岛进行海空封锁。随后,英国国防部宣布,从4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起,对马岛周围海里海面和空中实施全面封锁。

外层由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及海上巡逻飞机组成。通过潜艇的隐蔽伏击、区域游猎或跟踪追击,封锁阿本土的海*基地和主要港口及其进出航道,不让阿舰船离开基地和进入封锁区。

内层封锁线主要由驱逐舰和护卫舰编成的小舰群组成,在阿*驻马岛守*岸炮火力范围之外、己方舰载作战飞机作战半径之内活动,重点封锁马岛各主要港口,袭击靠岸的阿*舰船和岸上目标。

中层的两艘航母部署在马岛东北阿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舰载“海鸥”式战斗机与“海王”式反潜直升机不断在主要威胁方向进行值班巡逻,搜索进入禁区的敌舰,并截击来袭敌机。

英*实施海空封锁示意图

为夺取制空权,做好尔后登陆作战准备,5月1日,英*战略轰炸机部队执行了代号“黑山羊”的作战行动。4时23分,4架“火神”式轰炸机从阿森松基地起飞,向斯坦利机场投放了21枚磅炸弹,炸毁了部分跑道。但轰炸效果不佳。

之后,英“海鹞”式舰载攻击机从“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低空进入目标,先后轰炸了斯坦利港、古斯格林等地的机场、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下午,英*护卫舰也投入战斗,用舰炮火力炮击马岛阿*重要目标。

5月2日下午,阿海*“贝尔格拉诺将*”号巡洋舰在英海里禁区以外西南40~50海里水域巡逻,由于英*通过电子侦察手段截获阿方情报,被英“征服者”号核动力攻击潜艇发现并击沉,舰上阿*阵亡人。

阿*“贝尔格拉诺将*”号被击沉

“贝尔格拉诺将*”号的命运极大地震动了阿海*,海*司令伊萨克·安纳亚海*中将为保存实力,不顾空*的反对,立即将兵力收缩至近海。从此,战区内只有阿空*独自同英*进行反封锁作战。

为打破英*的海空封锁,阿空*积极寻找战机打击英*。5月4日10时45分,阿*发现了正在索莱达岛西北40海里海域游弋的英*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阿*先以老式的A-4“天鹰”式、“幻影”式飞机在高空佯动,吸引英舰雷达的注意,尔后出动2架“超级*旗”式舰载攻击机作超低空飞行,在40公里外向英舰发射2枚MM-38“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其中1枚命中目标。9日,这艘价值2亿美元的驱逐舰沉没,舰上英*亡20人。

英*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击沉

5月7日,英*决定进一步扩大封锁区。英*宣布将海上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大陆12海里以外海域。

为进一步削弱马岛守*的抵抗能力,5月9日,英*再次对马岛进行航空兵和舰炮火力突击。同日晨,英*“海鹞”式舰载攻击机在斯坦利港东南66海里处,击沉1艘阿*用渔船改装的侦察船。5月11日,英舰在马尔维纳斯海峡击沉了阿*“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运输船,英*还完全切断了索莱达岛与大马尔维纳斯岛的联系。

5月12日,阿*出动多批A-4“天鹰”式攻击机和“普卡拉”式强击机,采取“高空出航,超低空飞行,抵近攻击”战术,向英舰发起4机编队突击,击伤英*2艘“大力”级护卫舰。

英竞技神号航母上战机起飞

5月14日,英*在对马尔维纳斯海峡进行火力侦察时,发现阿*在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修建的简易机场。是日夜,英*“特别空中勤务团”50余人乘直升机机降该岛,在“格拉摩根”号驱逐舰舰炮火力的掩护下,向机场发起攻击,摧毁阿*6架“普卡拉”式强击机、4架T-34型教练机和1架“空中货车”式轻型运输机,以及1座弹药库和1个雷达站,英*仅2人受轻伤。

5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宣布调解失败,英国立即声明不再进行外交努力解决马岛问题,并授权伍德沃德登陆马岛。

是日16时,由“无恐”、“勇猛”号登陆突击舰、“堪培拉”号运兵船(客轮改装)、“埃尔克”号滚装船等组成的登陆编队,搭载余名登陆官兵,在6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从待机地域向上陆地域机动。

英阿两*争夺马岛

5月20日23时30分,英*先头舰只驶入福克兰海峡。次日3时30分,几十名“特别空中勤务团”和“特别舟艇勤务中队”突击队员乘直升机在范宁角着陆,消灭了阿*监视哨,对登陆水域和滩头进行上陆前最后侦察,清理航道。

6时30分,英*突击梯队先头约人换乘登陆艇和直升机同时进行多点多批次水面登陆和垂直着陆,占领圣卡洛斯港及其机场和附近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4小时之内建立了25平方公里的登陆场。

其他重型装备和作战物资则利用阿空袭间隙陆续上陆。在48小时内,上陆兵力增至~人,上陆物资达30吨。至25日,登陆场扩大到平方公里。

英*在圣卡洛斯湾登陆

英*在进行登陆作战和岛上进攻作战的过程中,不断遭到阿航空兵的攻击。阿*针对英*没有空中预警机和舰载雷达探测距离有限、低空探测能力差的弱点,实施一系列电子战措施,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多方向轮番突击,使英*遭受了重大损失。

因此,英*把对空防御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英*主力在圣卡洛斯抢占登陆场过程中,利用暗夜一共组织了四层对空防御火力网。

第一层是携带“响尾蛇AIM-9L”红外线空对空导弹的“海鹞”式战斗机;

第二层为配置在海峡北口的42型驱逐舰和22型护卫舰,用“海标枪”和“海狼”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阿机,英将其称之为“导弹陷阱”;

第三层防空火力网由配置在圣卡洛斯出口外侧海峡中的护卫舰上的火炮和防空导弹组成,英*称之为“火炮防线”;

最后,由圣卡洛斯水域内的“勇猛”号、“无恐”号*舰上的“火炮”、“海猫”防空导弹和岸上的“轻剑”防空导弹系统、“吹管”式肩射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第四层对空防御火力网。

英*登岛的轻剑防空导弹系统

这种防空部署在抗击阿*空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结合实施电子战,英*有效地实施了反空袭作战。

从21日10时至日终,阿*共出动70余架次攻击机,轮番轰炸英舰船和滩头阵地,击沉英“热心”号护卫舰,击伤英舰4艘,击落英机2架。交战中,英*击落阿*飞机14架。

23日,阿空*再次出动余架次飞机,向在圣卡洛斯港附近海面的英舰队实施攻击,击沉英“羚羊”号护卫舰。英*则用“轻剑”式地对空导弹和“鹞”式攻击机击落阿*6架攻击机和2架直升机。

5月25日是阿根廷独立日,阿空*出动架次飞机对英舰队实施攻击。14时30分,从本土机场起飞的“超级*旗”式攻击机,向英“无敌”号航空母舰发射“飞鱼”式导弹。

阿*超级*旗及飞鱼导弹

由于遭到英“考文垂”号驱逐舰施放的金属箔条的干扰,导弹偏离攻击目标,仅击沉了“考文垂”号。交战中,英*击落阿机23架,此后阿*的空中攻势逐渐减弱。

27日,英*登陆部队分兵两路,东进南下,依次夺占阿*重要据点。南路以伞兵部队为先导。伞兵第2营在布迪峰歼灭阿*警戒分队约人以后,于28日进至达尔文港。

“特别舟艇中队”一部从海上登陆,从侧后配合正面进攻。经过14小时的激战,英*占领了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机场,不仅完成了东西两岛的分割,而且从陆上切断了东岛南北部分之间阿*的联系。

阿*的两架天鹰攻击机

6月1日,英南路*进至斯坦利港外围第一道防线,与北路*会合。此前,北路*的陆*“特别空勤团”、陆战队第45营和伞兵第3营先后占领道格拉斯村、蒂尔湾等阿*据点。

6月2日,英*完成了对斯坦利港的陆路合围,一面调整部署,前送重装备与补给,准备发起总攻,一面对阿*进行*治瓦解。6月3日,英*在炮击、轰炸斯坦利港后,向阿*空投伍德沃德致阿*守岛司令官梅嫩德斯的公开信,敦促阿*投降。

6月6日,英*步兵第5旅苏格兰近卫营在斯坦利港西南方向的布拉夫湾登陆。6月8日,威尔士近卫营在斯坦利港西南的菲茨罗伊村登陆时,遭到阿空*的打击,阿机击沉英“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击伤“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和“特里斯特拉姆爵士”号登陆舰,炸死英*53人,炸伤余人。阿*有7架飞机被击落。是日,英*在索莱达岛兵力已有人,推进至距斯坦利港20公里一线。

英*陆上攻击行动

6月13日22时30分,英*步兵第5旅和伞兵第2营在直升机支援下,向阿*防线主阵地实施突破。阿*无心固守,略作抵抗,弃阵后撤。

次日凌晨,英*占领了预定目标,推进至斯坦利港近郊,距市中心仅有3公里,将数千名阿*包围在已无阵地可守的斯坦利港。

6月14日13时,阿*通过无线电通讯向英*提出谈判投降。15时,英阿双方战地司令官在斯坦利城内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宣布自格林威治时间19时(当地时间16时)起,包括大马尔维纳斯岛的阿*停止抵抗。

21时,英*登陆部队司令官杰米里·穆尔少将乘“海王”式直开机在原英国总督府降落,正式接受驻马岛阿*司令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将率所部1万余人投降。

英*在马岛上升起国旗

马岛之战是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在交战过程中,英阿双方使用了部分高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样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使这场战争初步具备了高技术战争的一些特征。例如,英阿双方在战争中都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使“导弹战”初具雏形。作战双方还在战场上广泛采用电子对抗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和火力摧毁与反摧毁等手段。英*由于使用了微光夜视仪,使夜间战场对其单向“透明”,从而获得了明显的“非对称”优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