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德争霸,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9283961.html

引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化了。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等纷纷向老牌的英帝国主义争夺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斗争十分激烈。在这场饱狗与饿狗的争夺中,英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地位动摇了,世界逐步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的局面。

(一)英德矛盾的加剧

二十世纪初,在列强争霸的复杂斗争中,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各国间的主要矛盾。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德帝国主义者就叫嚷要重新瓜分世界。德国在年大战前夕拥有殖民地二百九十万平方公里,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殖民地人口有一千二百三十万人,只及英国的百分之三。因此,德国宰相皮洛夫就大叫:“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露骨地把争夺世界霸权的矛头直指英国,而英国也毫不相让,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当世界霸主,进行着势不两立的厮咬。

战略对峙

当时英、德两国在中东进行着激烈的争夺。一方面由于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特别是年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凿通以后,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使中东的战略地位更加显得重要。另一方面,中东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广阔的市场,是帝国主义争夺的重要目标。二十世纪初,在波斯湾地区发现了石油,更引起英、德的垂涎。而且,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濒于瓦解,沦为半独立国家,同样成为英、德帝国主义心目中的一块“肥肉”。

当时,英国有个“3C”计划。这个计划是以中东的开罗为中心,建筑一条南到好望角的开普敦,东经巴格达到加尔各答的战略铁路线,把整个非洲、西亚和南亚次大陆都囊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另外还制订了一个“3S”计划,准备联结苏伊士运河、新加坡和上海三个基点,建立交通网,进而控制亚洲。而实现这两个计划的关键,必须首先据有中东。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就公开叫嚷:“阿富汗,里海以南地区,波斯……对我说来是一局正在下棋的棋盘上的方格,这盘棋的*注是世界统治。”

野心勃勃的德帝国主义,为了摧毁英帝国的霸权,同样把中东作为德国“东进*策”的首要目标。德帝国主义提出了一个“3B”计划,在战略上与英国的“3C”、“3S”计划相对抗。所谓“3B”计划,就是以柏林为起点,穿过濒临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拜占庭,跨越小亚细亚半岛,通过巴格达,直达波斯湾,在其间修筑一条战略铁路计划。这条铁路,企图拦腰截断“3C”计划,阻挡实现“3S”计划的去路。它横穿中东心脏地区和富饶地带,同时是争夺对土耳其的控制权,争夺伊拉克、波斯湾的战略要地和中东丰富资源的要道。所以,年,德国帝国主义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建筑巴格达铁路的特许权后,就得意忘形地声称:“巴格达铁路将替我们开辟到伊朗和阿富汗的道路,成为横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在这样激烈的争夺中,双方处心积虑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到二十世纪初,英国已占据亚丁、埃及、塞浦路斯和科威特等地,还图谋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德国采用*事“援助”和经济渗透的手段,竭力加强对土耳其的控制。德皇威廉二世还先后亲自出马访问土耳其首都以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并以“保护人”的身分自居,标榜他是三亿穆斯林及其教主的“朋友”,妄想把整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变为它独霸的殖民地,为争夺世界霸权建立据点。

争夺海洋

为了争霸世界,重新瓜分殖民地,帝国主义总是大力扩充海*,争夺海上霸权。当时,英、德在扩*备战中,矛盾十分尖锐。英国自恃其“海上霸王”的地位,奉行“双强标准”,即它的海*实力必须等于两个较次的海上强国联合起来的实力,企图继续独霸海域。这时,德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于吃些英、法帝国主义饱餐后的残羹。德皇威廉二世狂热地鼓吹:“德国的殖民目的,只有在德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时候,方能达到。”他叫嚷:“我们的未来在海上”。德国在这样狂热的叫嚣声中,拼命扩建海*舰队。年,德国根据海*上将提尔皮茨的建议,通过了为期二十年的庞大海*建设计划,两年后又通过一个扩大一倍的新计划。由于德国把争夺殖民地的很大*注下在海*上,海*建设步伐进展迅速。德帝国海*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很快引起了英帝国主义的极端惊慌。面对德国的挑战,英国马上建造在装备和航速方面都相当优越的装甲舰“无畏舰”。当年英国第一艘“无畏舰”下水时,德国不甘落后今也立即动手建造。到年,英国建成“无畏舰”十二艘时,德国已拥有九艘。这样,在激烈的海*竞赛中,海*力量对比逐渐向有利于德国方面变化,英国的优势地位相对削弱。

一方面疯狂地扩*,一方面又高喊裁*,这是帝国主义惯用的反革命两面手法。英国在与德国进行激烈的海*竞赛中,为了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多次提出要同德国商定海上*备限制问题,大唱裁*的高调,其用心就是要限制德国发展海*。在年的海牙世界和平会议上和后来在年英王爱德华七世与德皇威廉二世的谈判中,英国都做了这种维护自己海*优势地位的尝试,结果遭到德国的强烈反对。年1月,英国又派人赴柏林商谈裁*问题,要求德国放慢海*建设速度,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同样碰了钉子。2月,英国再次派人赴柏林,提出两国海*实力的比例为2:1,但德国坚持要8:5。双方互不相让。会后,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抢着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备战。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口头上大谈裁*,实际上是大搞扩*,裁*是假,扩*是真。

(二)推行“结盟外交”

由于英国力量的相对削弱和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的加剧,英国在二十世纪初,进一步利用外交上的手段,采取“结盟”*策,力图在新形势下,纠合其他力量对付主要对手,以保持其世界霸权地位。因此,英国先后同日本、法国、俄国缔结盟约。

英、日同盟

同英国第一个结盟的是日本。当时,俄国沙皇梦想称霸世界,除了向西扩张,问鼎欧洲之外,夺取亚洲霸权是它的全球战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年俄国出兵镇压中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后,赖在中国东北境内不走,还侵占了中国旅顺口,气势汹汹,大有进窥中国全境和朝鲜之势,这同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可是,这时英国正在中东与欧洲列强争夺,无力东顾,只得拉拢日本对付俄国。年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年,日、俄战争爆发。沙皇俄国战败,国内又爆发了革命,只好对日求和。同时日本在战争中实力也受到很大的消耗,于是日、俄双方于年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和约,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这样,英国在东方,借日本的剑,削去沙皇俄国的爪,从而维护了自己在中国和东方的殖民利益。

英、法协约

在英、日同盟建立以后,英帝国主义为了对付它主要的敌手德国,又在年4月,同法国*府签订了友好协约。英、法协约的签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老牌殖民帝国,它们在殖民地和工商业上的竞争一向处于敌对地位。可是,这时法国同德国的矛盾日趋尖锐。两个帝国主义正为瓜分北非摩洛哥进行着紧张的争夺。同时法国也正在积极准备战争,企图占领德国的萨尔煤矿区,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这就促使法国与英国的靠拢。年签订了英法协约。

英、俄协约

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对英国的威胁暂时减少。俄国是法国的盟国,如果英、俄继续对立,就会影响英、法协约关系的巩固,这将有利于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英国在利用日本打败俄国后,转而着手拉拢俄国。同时,俄国对德国的扩张也越来越有戒心。一方面德国侵略势力已蔓延至巴尔干半岛,严重危害了俄国成立“大斯拉夫帝国”的野心。另一方面德帝国主义正在修筑巴格达铁路(即“3B”计划),这条战略铁路一旦修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的通道,俄国出入黑海将受到德*的限制。英、俄为了对付威胁更大的对手德国,双方都要求改善关系。于是,英、俄于年缔结了协约。

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形成

随着英法、英俄协约的缔结,一个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帝国主义的反德集团最后形成了。另一方面,早在年5月20日德国就聚集了奥、匈、意组成集团(后来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转入协约国集团)。至此,欧洲舞台上出现了明显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事集团,即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欧洲两大帝国主义*事集团形成后,彼此为重新瓜分世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种东、巴尔干和北非成为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帝国主义者们都为未来的大战替自己作舆论准备,胡说进行战争是为了“保卫祖国”“维护文明”等等,实际上他们都是为了各自帝国主义的利益而妄图重新瓜分世界。它们都加紧扩*备战,把争夺霸权的*注完全下在即将到来的帝国主义大战上;各国参谋部进行积极准备,双方疯狂扩*,大量增加*事费用。大战前夕,英国现役兵增至四十一万,法国七十七万,俄国一百三十万。德国拥有现役兵七十六万,而且装备优良。它们的*费也都急剧增加,年和年比较,英国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八十,德国百分之三百三十五,法国百分之一百三十三,奥匈百分之一百五十五,俄国百分之二百十四。双方都想先发制人,摧毁对方,争得霸权。

在这种紧锣密鼓加紧备战的形势下,帝国主义者却极力散布“和平”和“裁*”的烟幕,麻痹人民和欺骗对方。年在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倡导下,在海牙召开了第一次“和平会议”,年又召开了“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这些帝国主义者们在会上大唱其和平经,背地里却准备着大规模屠杀。

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势力范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斗争的发展,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各国又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和*治危机,这就给了帝国主义战争一个最后的推动力。为了从对外战争中寻求摆脱国内危机的出路,一九一四年夏,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世界大战。

年6月,奥匈帝国*队在波斯尼亚举行*事演习,*国主义分子、奥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事后,德皇坚决主张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事行动,并保证给予支持。俄国表示将支持塞尔维亚,法国支持俄国。在两大*事集团早已营垒鲜明的情况下,英国起初还在装腔作势玩弄两面手法,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出在伦敦举行英、法、德、意四国会议,共商“保持和平”的方案。直到7月29日,格雷还一面致电柏林说:“德国倘能为和平计而扭转局面,则按照德国所认为可行的任何方法的调解,当可立即实行。”而同一天又向德国大使声明,如果德、法两国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将和法国在一起。事实上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领导这次战争的,一直是两大公司——英国和德国。这两大巨头的称霸斗争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双发战味越发浓厚。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开战。在8月1日和3日,德国也先后对俄国、法国宣布战争。4日英国借口德国侵犯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整个英帝国,包括它的自治领南非联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参加了战争。这次战争从欧洲扩展到非洲和亚洲,但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此次参战的国家先后达三十多个,卷入人口多达十几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直到年才结束。

结语: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是帝国主义强盗们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大战。英国虽然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战争削弱了它的经济和*事力量,加深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从而也加速了它的衰落进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