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故事异见者北美殖民地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詹姆斯敦殖民地的建立,以及此后围绕詹姆斯敦展开的白人在北美拓殖的故事,无论是充满残酷斗争的流血冲突叙事,抑或是借助印第安女子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而进行的浪漫的神话制造。这都可以谈得上是讲述美国历史故事开端的一种方式,从北美的原住民展开此后的欧洲白人历史叙事。对于欧洲白人在北美建立永久殖民地,以及不断地寻求获得土地,印第安人并非毫无异议的。印白关系的叙事更多的并不是波卡洪塔斯那样的和平与温情脉脉,而是各种冲突。北美殖民地上充斥反抗白人的印第安人异见者,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杨(RalphF.Young)就认为美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异见”的历史。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种族的、文化的等异见塑造了美国历史。我认为,也正是这种种的异见使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性特征。

RalphF.Young,DissentheHistoryofanAmericanIdea,NewYorkUniversityPress,.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17世纪是从16世纪历史初步变化转向18世纪的激进变革的过渡时期,如果说18世纪是一个理性时代,17世纪则是一个信仰时代。17世纪是旧世界改变新世界的时期,18世纪是新世界推动旧世界改变的时期。欧洲人对新世界的“发现”和宗教改革使人们认识到,当人们与日复一日的现状决裂而采取行动去创造新事物时,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有一种力量被释放,创造了一种有利于独立思考的氛围;并创造出一种观念,那就是个体必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哪怕这观点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得顺其自然。故而,“在新世界的自由空气”中,那些早已在旧世界的新教改革中大放异彩的力量,也立即在新世界被接受并深深地扎根。

正是异见在某种程度上使北美殖民地得以组成为一个国家,这种异见是对母国的反叛。同时,这种异见也是在更大语境中对母国传统的继承。都铎王朝时的亨利八世(HenryVIII)为了与信奉天主教的首任妻子凯瑟琳(CatherineofAragon)离婚而不惜与罗马天主教庭决裂。对亨利个人来说,与罗马教庭决裂不过是结束第一段婚姻,开始第二段婚姻。但对英格兰而言,则意味着英国国教(AnglicanChurch)的建立,此举也形成了近代英国宗教异见(religiousdissent)的传统。17世纪初的宗教异见者拒绝接受英国国教,所以,他们跨越大西洋,来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斯和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这个白人不断跨越大西洋的时代也是异见者不断产生的时代。而作为“异见者”的清教徒在北美建立起自己的“藩篱”(perimeterfence),使他们与其他异见者隔离开来。

清教的异见者

清教徒是宗教上的异见者,他们来到新世界,并不是为了“宗教自由”的崇高事业。马萨诸塞湾的清教徒会众所追求的是实践他们所认为的唯一真正的信仰,而不是对所有宗教的宽容。他们也不赞成宗教宽容,特别是当那些进入新世界的人在宗教信仰上惺惺作态很快被发现之后。那些与海湾殖民当局有异议者很快也发现他们自己也被排斥和放逐。马萨诸塞湾的异见者是殖民地的第一批异见者,而且主要是宗教异见者。宗教异见者在精神层面上追求平等,这种追求构成了权威的挑战,他们逐渐成为美国性格特征的塑造者。

罗杰·威廉斯被驱逐后受到纳拉甘塞特印第安人接待(来源:Wikipedia)

其中最著名的异见者就是罗杰·威廉斯(RogerWilliams)。威廉斯在年来到北美,成为塞勒姆教堂的牧师。他甫至此便呼吁将新英格兰的公理会与英格兰国教完全分开,并且警告说,如果马萨诸塞的人民不这样做,上帝会惩罚他们,彼时,清教徒还不想脱离英格兰教会。清教徒只想改革教会,但怎样能从教会外部进行改革?威廉斯声称查理一世没有土地所有权,那么对马萨诸塞湾特许状的授权就是无效的,这片土地属于印第安人,此举进一步激怒了清教徒。这一点是对移民获取土地的要求和契约有效性的挑战。接着,威廉斯还呼吁宗教宽容,政教分离。他坚称,世俗部门无权监管人们的信仰,也无权执行或惩罚违反十诫的行为。起初,地方治安官试图说明威廉斯放弃他的“异议”,但威廉斯拒绝。年,威廉斯被驱逐,他在纳拉甘塞特(Narragansett)印第安人那里度过了那年冬天,并且从他们那里购买了土地,建立了普罗维登斯殖民地。年,他前往伦敦,取得了一份殖民地特许状,后来称为罗德岛,从而使他对该殖民地具有了合法的权益。回到罗德岛后,他进一步阐发了他的理念,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必须改革殖民地文官制度,殖民地官员也必须改变自己观念,他们作为市民社会的官员,有权制止篡夺者的暴力行为,但他们并不是作为教会的成员这样做的。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随着殖民地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性,威廉斯提倡的宽容和政教分离逐渐成为18世纪政治话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美国宪法批准后不久,威廉斯所提倡的这些原则被视作自然权利,体现在第一修正案之中。

安妮·哈钦森在自己家中讲读经义(来源:AnneHutchinson)

新英格兰地区的另一位异见者是安妮·哈钦森(AnneHutchinson)。她是追随约翰·科顿(JohnCotton)来到新世界的,后者是殖民地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清教徒牧师之一。到达波士顿后不久,哈钦森就开始在家里举行周三晚间聚会,在这样的聚会上,她会为那些无法参加上一次周日礼拜的妇女总结和分析布道词。哈钦森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性,她从研究神学中形成了自己更为精妙的观点,并且也不是那种顺从的家庭主妇,她无所畏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毫不吝惜地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使这样的聚会充满活力,很快成为波士顿最受欢迎的活动。很多妇女(后来还有男人)开始来到她的家里,于是逐渐形成了每周的聚会。这种聚会由于是解说布道词,供大家讨论,也被视为北美殖民地最早的读书会形式。不过,后来也出现一些问题,哈钦森开始批评约翰·科顿在波士顿教会的同侪约翰·威尔逊(JohnWilson),指责后者鼓吹通过善行才能得救。哈钦森坚信,约翰·科顿的布道与加尔文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信仰即可得救。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哈钦森对威尔逊的批评愈演愈烈,而且她通过参加其他教堂的礼拜仪式,也开始指责这些教堂的行为。到年夏天,她甚至声称,在海湾殖民地的所有牧师中,只有约翰·科顿和她的姐夫约翰·惠莱特(JohnWheelwright)是在宣扬恩典之约。她认为,善行永远不会导致拯救,只有通过潜修才能救赎罪恶。这也是清教徒们广为争议的悖论之一:如果救赎仅仅通过信仰而来,如果一个人注定能在天堂获得永生,那么不管他是如何有罪或是多么虔诚,一个社会如何使人们按照善行和道德法则生活?清教徒的回答是,善行是虔诚的标志,而哈钦森坚信,潜修才重要,一个人行为却无关紧要。她的这一论点被认为是接近唯信仰论的异端:否认法律,并走向无政府状态。

在一个期望女性屈从的社会中,哈钦森的坚决果敢加剧了她的困境。但是,不能认为性别是她被驱逐的原因,她被海湾殖民地当局是因为她相信上帝指引着每个人的德性。这一点对那些掌握着权力的人来说,就是无政府状态。她也不是因为崇尚宗教自由而被驱逐,事实上,她对她的那些对手从不宽容。年,在对哈钦森的审判中,总督约翰·温斯罗普(JohnWinthrop)和几个地方法官、牧师们跟她辩论了两天,她坚持要他们证明自己错在哪里。实际上,她自己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出自经文,而只能说是“上帝与她的灵魂之间的对话”。法庭认为,如果直接启示优先于圣经或法律,如何防止人们不依这种直接启示而触犯法律?尔后,哈钦森被驱逐出境。年,她和她的一些追随者也前往纳拉甘塞特湾,建立了沃里克(Warwick)和纽波特(Newport)殖民地。后来,为了远离波士顿殖民当局的控制,她搬到新荷兰殖民地,年,她和家人惨遭印第安人的屠杀。当大屠杀的消息传到波士顿的时候,清教徒们认为这就是上帝对她异端观点神圣判断。

种族异见者

异见者哈钦森一家被印第安人杀害当然不是所谓“神谴”所能解释的,它反映了英属殖民地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冲突背后的种族异见。在整个17世纪,殖民地居民都试图在母国的历史根源中寻找依据,以建立法律和政府机构,这个过程出现相当大的社会动荡、冲突,乃至政治叛乱。哪怕是在关系最好的时期,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也是日渐走向敌对状态的。而殖民者们自身也存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产生种种不满和怨恨,最终酿成骚乱。

殖民者在新英格兰的扩张加剧了对土地的争夺,导致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年,为了抵抗英国人对康涅狄格和神秘山谷的入侵,佩奎特人(Pequot)试图与其他印第安人结成联盟。不过,在联盟尚未完成之前,英国人在一个黎明时分对佩奎特村发动突然袭击,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的殖民者和纳拉甘塞特盟友包围了村庄,冲进栅栏,将熟睡中的男女老幼杀死,并放火烧了村庄。受到惊吓的人们四处逃散,殖民者则残忍地举枪扫射,又夺去数百人的性命。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英国人俘获了幸存下来的佩奎特人,要么杀害,要么贩卖为奴。佩奎特人的抵抗被证明是自杀式行为,从此也不再是英国人扩张的障碍。

英国人还试图通过基督教皈依的手段,破坏印第安人的传统和宗教信仰。17世纪四十年代,约翰·艾略特(JohnEliot)牧师开始向印第安人传教,还把《圣经》翻译成万帕诺亚格语(Wampanoag),并建立了“祈祷之城”,印第安人与白人相邻而居,学习基督教教义和农业技艺。与此同时,托马斯·梅休(ThomasMayhew)和他的儿子也开始在印第安人中间传教,他们与艾略特不一样,并不试图破坏印第安人原有的文化认同。到17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离开了新英格兰地区,大约有人皈依了基督教。显而易见的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必须竭尽所能才能避免灭绝,不仅是避免疾病和战争,还需要应对传教士对他们的文化和信仰的破坏。白人和原住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总是以破坏性的结果而结束,即使欧洲人认为他们是按照上帝的指示来转化被他们视为“异教徒”的人。

菲利普王之战的一幕(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