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树民听安妮普鲁讲述北美大陆的黑色
TUhjnbcbe - 2024/12/29 17:48:00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www.zgbdf.net/m/
加拿大温哥华的狮门大桥

“在无人来到的地方移植民族”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对北美大陆的印象既感到清晰、又觉得模糊。

那里有世界发达的工业区,有美丽富饶的农业区;有自诩“世界民主与自由之灯塔”的美国,有独立于英国殖民统治仅四十年的加拿大;有欧洲人一般无二的白种人,有习惯迥异的有色人种。

但是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就在十五世纪以前,这片“新大陆”的主人,还是数以千万计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等原住民。

当年,他们的祖先横跨西伯利亚,渡过白令海峡,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

北美大陆辽阔的森林、广袤的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流,以及数不清的野牛、河狸、鲑鱼等,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他们繁衍生息的命脉所在。

年,当大航海时代代表人物、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登陆美洲时,他估算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有八百万到一千万人。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驾驶的帆船

实际上,当时北美大陆的原住民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估计,可能接近五千万人。

但是,历史的轨迹在十六世纪发生偏移。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亚奉命探索去往印度的海上路线时,却意外地到达现今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劳伦斯湾。

当雅克向好奇的印第安人询问“这是什么地方”时,得到的回答是“kanada”。这在当地印地安语中是“棚屋、小村落”的意思。

在这里,雅克·卡蒂亚种下了一个高10米的十字架,上面写着“法国国王万岁”字样。回国后,雅克受到法国国王的奖赏,这块土地被命名为“新法兰西”,法国殖民加拿大的历史从此开启。

而“kanada”后来演变成“canada”,最终成了独立建国后的加拿大国名。

将英国清教徒带到美国的五月花号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年9月,名试图发动宗教改革失败的英国清教徒,因为躲避当局追捕,集体登上了一艘重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

他们在海上漂了两个多月以后,意外地靠泊到现今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

饥寒交迫的人们上岸后,幸运地碰到善良的印第安部落酋长。印第安人慷慨地给予他们以帮助,馈赠生活必需品,教会他们种植玉米和捕鱼,以及饲养火鸡等。

一年以后,这批流亡者已经变得衣食丰足,他们邀请热情帮助过的印第安人,一起载歌载舞,一同品尝肥美的火鸡。这个庆典活动开启了美国“感恩节”的传统。

当时,有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吟诵道:“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登陆北美大陆。

这些外来者无情掠夺新大陆的森林、土地和矿产资源,肆意驱逐和杀戮数印第安人,原住民的命运开始坠入了深渊。

原始森林中的伐木工人

在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大陆的前年,印第安人减少了90%。最后,他们不得不呆在殖民者划定的保护区内。

几百年后,以英国人为主体,建立了美国。以法国人为主体,成立了加拿大。

人类的本性就是重蹈覆辙!

虽然历史翻转得很快,但今天北美大陆上“繁荣”的表面,掩盖不了历史上那段黑色的往事。一些有良知的作家,以清醒坚定的态度告诉读者:千万别再重蹈辙!

安妮、普鲁,美国文坛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在暌违文坛14年后,以85岁高龄推出一部洋洋70万字的鸿篇巨著《树民》。

《树民》(作者:安妮·普鲁,人民文学出版

《树民》以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跨度三百二十多年,绵延两个家族之间,历经七代人的曲折故事。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末,两名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塞尔、迪凯,跟随法国殖民者的脚步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希望在这片新大陆中改变命运。

老实本份的塞尔,在农场主家中日复一日地当伐木工。后来他娶了一位印第安人妻子,并最终继承了农场主的遗产。

不安分的迪凯,则伺机逃出了农场主的约束。他以贩卖动物皮毛起家,在尔虞我诈的利益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一个以木材为主要业务的商业帝国。

三百年来,塞尔家族延续了印第安人的传统,以伐工和渔猎谋生,时常受到殖民者的压迫。迪凯家族(后改名杜克家族)则日益壮大,顺利步入了上流社会。

争夺领地的英法战争中为法国人打仗的印第安人

这两个家族之间,时而分开,时而交会,最后因森林保护问题,其后代又走到了一起,轮番演绎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安妮·普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百二十多年来,欧洲殖民者如何掠夺北美大陆资源,如何肆意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以及塞尔、迪凯两个家族间的荣辱兴衰。

当这些殖民者以胜利的姿态,终于意识到:森林资源并非永不枯竭,财富积累不能一劳永逸,印第安人即将消灭殆尽时,因而感到愧疚时,一切已经为之晚矣!

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人性的弱点永远在重蹈覆辙,无论生活在森林还是城市。

哦上帝,快把月光熄灭吧!

安妮·普鲁,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维奇,美国作家、编剧,先后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历史学、蒙特利尔乔治威廉斯爵士大学文化史学。

她的作品向来历史背景深刻,人物形象活泼,故事情节耐人味,深受广大读者和电影制作人的青睐。

美国作家安妮·普鲁近影

其代表作《船讯》《断背山》,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等多项大奖。其中《断背山》被著名导演李安搬上银幕以后,赢得全球亿万观众的好评。基于这部电影,安妮·普鲁为国内读者熟悉。

安妮·普鲁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其独特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树民》也不例外。在写作的十余年间,她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在世界各地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北美历史资料,并去往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城市,实地踏访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

她写作语言优美简练,警句不断,在《树民》中,她对印第安人抱以深深的同情。

在写到印第安人受到殖民者的压迫时,她说:河狸已经变成白人的通货,而往墓地上放一张河狸皮的传统早已消亡了。

《树民》是一部耐看的书

在写到拉维妮亚家作客的那位虚伪的参议员时,她说:他常常把“人民的意志”这个词语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宪法是白人制定的,且为白人制定”。

在写到印第安人米克马克部落酋长昆陶时,她写道:正如昆陶曾经说的,他们必须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不管他们去往哪里,因为他们已经把家园藏匿于心头,不管历经多少年,就如同贝壳虫藏在落叶之下,如同卷起的手掌中攥着一颗小卵石。

在《树民》中,安妮·普鲁还饶有趣味地写到一位中国广州的海关官员,如何巧妙地和外国人做生意。书中中国茶叶、丝绸、香料等随处可见,甚至还引用了中国古代的一句律诗作为小标题。

《树民》以这样一句话结尾:“哦上帝,快把月光熄灭吧!”是因为纯净的月光,也羞于见证了那段北美的黑色历史吗?

印第安人

写于年9月13日,浙江宁波。

1
查看完整版本: 树民听安妮普鲁讲述北美大陆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