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当前巨大的竞争面前,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定律下,我们都有被“别人家的孩子”暴击的经历,甚至有时候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可能都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
假如你经常被家人认定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不用默默忍受或者叛逆应对,你只需要给他们讲讲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经历就行了。
著名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将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然而无论从对后世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进化论都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
从结果和盖棺定论的角度看,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不但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是生物自然科学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拐点。而且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比如严复先生翻译了进化论旗手——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一书为《天演论》在国内出版,对中国的救亡图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斯宾塞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了纳粹实行犹太灭绝主义的罪恶纲领,这虽然是人间惨剧,却也体现出了进化论的影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达尔文的人生历程却可以看成是“浪子回头”或者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的经典案例,他以普普通通的个人资质、不名一文的学业、荒唐沉沦的大学生活以及巨大的成就充分说明了“不是我不行,只是没找到适合我的人生轨迹和事业”这一重要逻辑。
出身世家
达尔文年2月12日生于英国希罗普郡。他的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曾经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和博物学家,发表过《动物学》等多种生物学著作,是进化论的先驱之一。他的著作中充满了虽条理性不够但十分大胆的进化思想。
达尔文的父亲罗伯特·达尔文是一位有名并多金的医生,母亲苏珊娜是著名瓷器收藏家韦奇伍德的女儿。韦奇伍德和老达尔文当年都是伯明翰地区“太阴学社”的成员。该学社每逢满月那天聚会,直到月亮升起很高,社员们才乘着月光各自回家,“太阴学社”即得名于此。当时参加该学社的还有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工程师博尔顿和发明家瓦特。太阴学社是英国科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团体。总的来说,达尔文可谓出身科学世家,家世不凡。
家族耻辱
幼年时代的达尔文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天分。8岁那年他被送进了一家教会学校,可是他对圣经故事一点也没有兴趣,倒是喜欢在河边钓鱼,上树摸鸟蛋,还喜欢搜集杂七杂八的物品。后来,他又进了一家很著名的中学,但依然不喜欢学校里的教育。这时候他迷上了打猎和养小动物,而功课却很一般。老师对他很恼火,认为他“不可救药”。
父亲对他更是不满意,经常训斥他:“你除了打鸟、玩狗和抓老鼠外什么也不会干,这样下去会给我们家丢脸的。”16岁时,达尔文提前离开了这所中学,被送去爱丁堡大学学医。毕竟这是他们家的祖业。可笑的是,达尔文完全没有学医的才能,他甚至有晕血的问题,也不知是否只是他不想学医的借口。
父亲看他对医学既无天赋更无兴趣,便决定让他学神学,起码将来能有一个体面的职业。于是达尔文在年进入剑桥大学的神学院。一开始他学习十分努力,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不久他就发现其实他对神学也不感兴趣。他再次向父亲提出不学神学。但老达尔文岂能一次次依了这个没有出息的儿子,严词拒绝之后将他臭骂了一顿。于是达尔文更加不好好学习,整天跟一些纨绔子弟一起赛马、打猎、酗酒。他自己后来也承认“在剑桥的三年是完全浪费了”。
浪子回头
年,英国海军的“贝格尔号”舰准备去南美进行科学考察,主要是测绘南美东西两岸和附近岛屿的水文地图,同时完成环球各地的时间测定工作。就在船即将启程时,船上还缺一个懂地质学的博物学家。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是记录沿途看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在朋友的推荐下,达尔文打算随船外出考察,此事在达尔文的父亲看来完全是浪费时间,也和一个牧师的身份不匹配,几经周折最终达尔文的父亲才同意这个逆子出航。
12月27日,贝格尔号从英国普利茅斯港起航,先是南下非洲,从非洲西海岸西渡南大西洋到达巴西,又从巴西南下,绕过麦哲伦海峡到达南美洲西海岸的利马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再从加拉帕戈斯群岛横渡太平洋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穿越太平洋经过好望角再次回到巴西,然后从巴西直接回国。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历时5年,直到年10月2日才回到出发港普利茅斯。
达尔文被安排在船尾顶部的海图室工作和居住。这里是船上颠簸最厉害的地方。达尔文起初晕船,后来慢慢适应了。他工作起来很卖力,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热爱的事业。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跟随考察团深入丛林,登上高山,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挖掘古生物化石,记录地层情况。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写报告,为日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休息的时候,达尔文阅读了随身带着的著名学者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地质渐变的思想使达尔文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特别是在南美洲东海岸,达尔文目睹了物种随地域分布而变化的明显的规律性:有亲缘关系的物种总是分布在邻近的地域,随着距离的增大,一个物种为另一个物种所代替;两地距离越远,物种的差异越大。
物种的巨大丰富性和连续性,使达尔文对流行的物种起源的上帝创造论产生了怀疑。他想到,为了创造这么多仅有微小差异的生物变种,上帝要花去多少精力。上帝难道会做这样不经济的事情?赖尔的方法论和达尔文本人实地考察所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事实,使他产生了生物逐渐进化的思想。
回到英国后,达尔文已经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博物学家。他的举止言谈都不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小青年。父亲见到儿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既十分惊讶又十分高兴。
之后,达尔文的人生仿佛开了挂,并于年11月24日出版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一般简称为《物种起源》)。结果新书问世的第一天,初版本就被抢购一空。
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家中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牛顿墓旁,这无疑是盖世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