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教室的灯就亮了”
“同学还在学我也不敢停”
“每次去食堂都是百米冲刺”
“做核酸排着队也要拿着单词本”
……
这是一位高中生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也目睹过其中的很多场景。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内卷”已经不再是一个包含贬义的词汇,而是一种生活状态:“卷死”别人,成为“卷王”。
其实,对高中生而言,内卷的背后,是许多的焦虑与无奈,迫使不得不加入到内卷的浪潮当中……
“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因为焦虑,哪怕自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但别人不休息,很多孩子自己也不敢休息……看似是在你追我赶的勤奋,实则是在做无用功,这是一种很煎熬的被迫努力,在被迫投入之下,必然会遇到那个能让孩子崩溃的极限点。
事实上,教育资源才是导致内卷的根本原因。年,全国总计高考报名.7万人左右,其中,全国高校录取人数18.3万左右,录取率1.67%;高校录取人数52万左右,录取率4.75%。
年湖北高考生有40.5万,只有2.1%的湖北高中生(人)能被大学录取,5.6%的学生能被大学录取。
总的来看,湖北虽然不是像河南、广东那样的“地狱模式”,但想上/也是十分困难的。
双非生的现实焦虑
、,“双一流”院校声名远播,以至于人们常常忘了这些名校的数量仅占全国高等学校的1%不到,而一本及以下学生是被名校光环所遮蔽的、沉默的大多数。
那些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进了双非二本院校的学生,普遍都很焦虑。一考定终身,非常残酷的现实。
1、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多数人对高学历的学霸有“滤镜”,那么对于学校不怎么好的人,自然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歧视。
很多人觉得,高考没考好,研究生再考个名校也还是有机会的。然而,现在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普通的本科学校基本没有什么保研资格,有的甚至还会成为面试的减分项。
2、就业歧视
即使有人很幸运的通过本科的努力考上了名校硕士,但到了就业市场会发现:好的公司不仅看最高学历,更重视第一学历。“本科‘双非’,硕士清北也不要。”
许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上就卡死了双非院校的学子。国企,央企,知名外企,大厂都更加倾向招、毕业生。
有人会说:“工作不是看能力的么?”确实是这样没错,但公司招聘刚毕业的应届生时,卡学历是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又对他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留学歧视
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工作找不好,考研考编考不上,就想着去国外读个研。
但海外研究生留学也开始卷起来了,很多名校硕士会卡背景,或者说对双非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今年港大申请案例中,背景的学生均分需要80左右,而双非的学生至少需要90才有一定的竞争力。
作为大学生,没有太多工作和实践经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学历。这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焦虑的根源,大家都被困在了一个社会怪圈里:只要高考考不好,人生就会少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不走高考独木桥,这条名校路性价比更高
其实,聪明的家长早已在另谋出路了,不妨一起看看另一条赛道?
同样能力水平的学生,申国外院校,由于竞争少,压力低于高考,进入世界前排院校的机会更大。
一个现状是:中国14亿人口,只有6所在全球排名前的大学,40所大学,所大学;英伦三岛只有万左右的人口,却有18所世界前大学,4所世界前10的大学。
能上,全球TOP20有机会
能上一本,全球TOP50有可能
届光谷剑桥一共有7名高中转校生,他们中有6人收获了世界排名前10大学的录取,1人收获了世界排名前30大学的录取。
如果说国内高考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那么体制外路线则可以降低风险,实现升学的多重保障。
在高考这条狭窄的赛道里,磨灭了很多孩子的梦想。与其在狭窄的道路上不停内卷,不如换个“宽敞”的赛道去追寻自己的兴趣,去发扬自己的长项,去探索自己热爱的领域。
下面我们会讲述几个高中转校生的故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不愿被“安排”,她转身离开
从小到大,Chloe的成绩都非常好,她喜欢学习,擅长管理时间,年中考,她以高分考上了武汉一所著名高中的重点班。
在这所被人们公认为武汉“四大名高”的名校里,Chloe却感到压抑:每周都有全科考试,每次都会排名,晚自习老师讲课,课间被用来复习、预习。
“如果时间都用来学习,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做题机器,而丧失掉其他可能性。”Chloe非常不习惯这样的学习节奏,她主动跟父母商量“更换赛道、转到国际高中”。
这个决定令很多人不解。“其实我也摇摆过,但在不停跑国际高中看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光谷剑桥,它的招生说明会上所分享的理念很合我意。”
Chloe说,当时有老师告诉她“高中阶段是一条跑道,高考比拼的是谁跑得快,但如果你上了国际高中,在终点的裁判会问你:一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想看得更多,哪怕会因此付出不下于应对高考的努力。”她说。
“Chloe喜欢计算机,就选了计算机科学这门A-level科目。如果从拿高分的功利角度看,这是不划算的,因为它偏难,非常不容易拿到好成绩,要申请计算机专业,很多时候也不需要提供这门课的成绩。但我们学校一直在教学生‘热爱比擅长更重要’,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热爱的领域。”Chloe的班主任说。
Chloe非常享受光谷剑桥的课堂氛围。在她看来,光谷剑桥的老师们非常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社会上的热点事件、科学领域的新突破、日常生活的小现象……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前段时间的复旦大学博士写OCR识别代码解决繁琐核酸报告核查工作的新闻,就被引入了课堂,老师们讲解了其中的原理。
在兴趣的指引下,Chloe制定了切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不仅在课业上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也参加了许多科研项目。在升学老师的规划下,她参加高校的人工智能科研项目。在这个项目中,Chloe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们共同做项目、并撰写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对大数据分析很感兴趣,最终决定申请计算机科学专业。
最终,她以数学、物理、化学、高数、计算机这五门课A*/A的优异成绩,申请到了获得了牛津大学的面试邀请,并最终收获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大学、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等诸多名校的(预)录取。
并非特例,其实你也可以
在光谷剑桥,Chloe并不是个例,许许多多从体制内高中转到光谷剑桥的孩子,他们拥有着一个普遍的特点:不甘心让未来将就,不甘心自己的天赋被磨灭,希望自己去到更好的大学。
高考失意的Jason,在光谷剑桥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与商务,本就对数学有天赋的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数学解释商务”,把数据科学和数统商(Mathematics,StatisticsandBusiness)作为自己的专业申请方向。
在今年的录取季,他拿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名校的预录取。
学习艺术的Anne,原本她准备通过艺考就读国内的艺术大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对于这种艺术教育方式感到非常不满。“比如我要考某某大学,就会有专门针对这个大学的培训,就得按照这个大学喜欢的画风去画东西,每天都在练习,我觉得非常死板,学顶了也就是个人体打印机。”
而在光谷剑桥,Anne体会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学习的乐趣,“每次上艺术课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除了更加自由的艺术创作外,形式多样的艺术课也让她沉浸其中。从最基础的铅笔、水粉,到丙烯、油画、色粉、马克……各式各样的画材被应用在艺术课堂上,给了她更丰富、更自由的艺术表达空间。
最终,她拿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金斯顿大学等顶尖艺术学院的录取。
此前拿到牛津大学录取的Tony,也是属于高中转校生。
几年前,他以几分之差与武汉大学失之交臂。但在光谷剑桥,他发现了自己对化学专业的热爱,非常投入地在专业研究中心,并且在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球金奖。2年后,他以优异的学术成绩和丰富的学术背景,拿到了牛津大学化学专业本硕连读的录取。
每一个为着梦想而努力的人,都格外耀眼。不止是Chloe、Tony、Jason还是Anne,在光谷剑桥,每一个“普通学生”蜕变为“别人家孩子”,都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这其中,离不开他们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光谷剑桥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针对高中插班生,光谷剑桥专门设置了1.5年和2年制的课程。同时,在学生入校伊始,就会与学生、家长进行多轮谈话,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进行贯穿整个高中生涯个性化的选课规划、活动规划、背景提升项目和升学规划。并且这个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谷剑桥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学术路径和此前高中的学习情况,匹配专业的学习方案和升学老师。升学老师会定期跟踪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后续计划并定期复盘和调整,帮助学生获得目标大学的录取。
截至目前,光谷剑桥届67名毕业生收获份录取,其中31%的学生拿下全球排名前10大学的预录取,55%的学生获全球排名前30大学的预录取,87%的学生获全球排名前大学的预录取。
这样的成绩,证明了世界名校不是“学霸”们独享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追梦者可以看见的未来。
人生不该被一次考试而定成败,梦想之路虽没有捷径,但有坦途。与其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成为千万人中的那个分母,为何不重新出发,换一条直通“罗马”的赛道,重新点亮自己的人生!
光谷剑桥国际高中招生正在进行中,欢迎对国际教育感兴趣的家长进行线上咨询和访校,为孩子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