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8日
日本发生“黑船来航”
1
闭上眼,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舰队”出现在你的面前,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年7月8日那一天,在江户湾附近的日本人就有了这样的体验。
那一天,在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江户的市民惊恐地看到了一支“外星人舰队”:
那是四艘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怪船”——它们体型庞大,全身披着黑色盔甲,类似烟囱的管道里喷出浓浓的黑烟,并且能发出怪兽一般的轰鸣。
“那些是什么怪物?”
江户的市民奔走相告,心中忐忑。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后来才知道,那并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从遥远的一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开来的军舰。
当时的日本人,从来没看到过这种军舰,所以他们把它称之为“黑船”。
而这一天,也成为了日本历史上被人不断提起的一天,因为对整个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天,史称“黑船来航”。
描绘当时场景的画
2
事情还是要从日本的“闭关锁国”说起。
其实在“闭关锁国”这件事上,亚洲的两强中国和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中国自明朝的朱元璋开始规定“片板不能下海”,从“海禁”到彻底“锁国”,基本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了一整套制度上的成型。
日本的“闭关锁国”自年开始露出苗头,其时正是“关白”丰臣秀吉如日中天之时,他忽然颁布《伴天连追放令》,宣布驱逐外国传教士。在丰臣家垮台后登上权力顶峰的德川家康及后人,在“闭关锁国”这一点上也是认知一致的:自禁传教始,渐渐扩大到文化和经济。
从年到年,德川幕府(江户幕府)颁布了一系列“锁国令”,彻底完成了日本的“闭关锁国”:禁止天主教在日本传播,禁止日本人出国,也禁止国外的日本人回国,同时与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断交。
江户时代的日本影像
不过,与中国的明清两朝相比,日本的“闭关锁国”还是走出了一点自己的特色道路。
其一,中国主要强调经济和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对外国宗教其实相对温和。尽管也是禁止传教,但很多地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日本则是对西方传教严厉禁止,曾发生多次屠杀西方传教士的“大殉教”事件,但在经济尤其是科技上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对温和。
其二,中日两国都奉行“一口通商”(广州和长崎)。不过中国自视地大物博,所以对西洋各国“一视同仁”,没有例外——“对不起,我是说你们在座的都是蛮夷”。
但日本其实有区别对待。在断绝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交往之后,却独独允许两个国家在长崎通商,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荷兰。中国由于历史渊源关系和供求关系不难理解,而荷兰却是可以享受到很多其他西洋国家享受不到的特权。
这不仅仅是因为荷兰承诺绝不传教,也是因为日本自己的主观态度:
由于国土面积、物产、国力等各方面和中国无法相比,所以日本有天然的贸易和开放的动力。尽管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从不曾改变,但与天主教无关的西洋科学技术却一直在日本颇受重视,以至于慢慢在日本国内形成了一股“兰学”风潮——从表面上看指的是研究“荷兰的学术”,其实泛指整个西洋学术。
但是,对于19世纪那些充满扩张欲和征服欲的西方殖民者而言,一个全封闭的中国和一个留了几个“气口”的日本,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日本能够暂时安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西方列强的目光都先盯上了油水更足的中国。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把目光聚焦到了日本。
3
当时间进入19世纪的时候,美国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尴尬。
从国内发展上来看,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和各项指标的增长已经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但从对外的贸易和通商而言,美国却远远落在了西欧列强的后面。除了在北美大陆上欺负了落后于自己的邻居墨西哥之外,美国的对外扩张,尤其在亚洲,其实一直进展缓慢。
年2月22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满载着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铅等商品离开了纽约港,驶往中国。这是急切希望与中国通商的美国派出的第一艘商船。中美贸易关系就此开始。
当美国刚刚开始从对中国贸易中尝到一些甜头的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围猎东方巨龙了。羽翼未丰的美国当时还远没有与西方列强叫板的能力,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开拓自己新的版图。
比中国小几号的日本,自然进入了美国人的视线。
其实美国对日本已经觊觎很久了。
一方面,作为美国对中国贸易航线上的必经之地,美国对日本的重视程度原本就远远高于西方列强。另一方面,美国的工业革命期间需要大量从鲸鱼中提取的照明用油,美国人的捕鲸船已经普遍活跃到了日本海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年,美国商船就冒充荷兰商船造访日本。但年,日本江户幕府下达“无二念打拂令”,规定只要有外国船(中、荷除外)驶近日本沿海,无论任何情况,立刻开炮驱逐。美国商船曾以护送日本难民为由接近,一样被日本的岸防炮轰了出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最终决定借诸武力。
59岁的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年3月,佩里被任命为美国“远东舰队”司令,他得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横跨太平洋,必须让“日本开国。”
马休·佩里
年7月8日,长途跋涉的美国“远东舰队”的四艘军舰终于出现在了东京湾的海面上。
那就是本文开头的“黑船来航。”
4
四艘美国军舰的出现,确实极大震慑了日本。
尽管那时的美国海军远称不上世界一流,但他们派出的这四艘军舰,在当时尚未进入工业化的日本人面前,已足以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当时的这四艘军舰分别是:
排水量为吨的“萨斯喀那”号(Susquehanna);
排水量为吨的“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
排水量为吨的“普利茅斯”号(Plymouth);
排水量为吨吨“萨拉托加”号(Saratoga)。
其中,前两艘是蒸汽动力明轮驱动,后两艘是风帆动力。在世界海军技术尚未进入“铁甲舰”的时代,这四艘船都是木壳船。但这四艘船体漆着黑漆,共配备69门各口径大炮的军舰,已经对日本所谓的“海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日本在数百年间不允许建造远洋船,排水量最大的所谓“军舰”不过就是吨左右。
而能与美国舰队大炮火力匹敌的岸防炮,不超过20门。
当数十艘日本的风帆木壳小船虎视眈眈地监视进港的美国军舰时,那幅画面,就像一群沙丁鱼在威胁四条鲨鱼。
年的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第一批入侵的军舰为16艘,其中有3艘是“74门炮舰”,即一艘军舰上就配备74门火炮。而这样的军舰在当时英国舰队中只能排到第三等级。
根据某些记载,“黑船”到来的那一夜,江户城乱成一团,寺庙钟声齐鸣,妇人带着孩子躲在家中,武士磨刀备战,而更多的人涌进大小神社,期待再来一场“神风”吹沉那四艘“黑船”。
但根据日本神奈川县立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阿部家史料》显示,其实早在美国舰队到来前一年,当时德川幕府中的家老阿部正弘就已经接到了来自长崎的线报——消息来在那里的荷兰商人,连舰队规模和人员配置都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所以,尽管美国舰队的实力已经让人吃惊,但至少在日本的统治阶级内部,对这场来访还是有思想准备的。
但是,不管是否有所思想准备,当四艘美国军舰出现在江户湾的时候,给日本人带来的震撼还是巨大的。
当时日本社会流传着一句诗歌: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つた四杯で夜も寝られず。”
翻译成中文就是:
“上喜撰唤醒太平梦,喝上四杯就难再眠。”
“上喜撰”是当时日本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茶叶,在日文中的发音,正好和“蒸汽船”差不多——“四杯茶”,就是四艘美国军舰。
日本人自己也知道:
年来的“闭关锁国太平梦”,估计是做不下去了。
5
美国人来,当然是带着要求来的。
一开始,日本人要求美国军舰改到长崎上岸,被断然拒绝。年7月15日,在僵持了六天之后,马休·佩里司令被获准带着美军士兵登岸。
那一天,大概有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水兵,携带着上好刺刀的滑膛枪列队上岸,负责警戒他们的,是一群头缠白布、没有什么队型的日本武士,他们也带了枪,不过是燧石火枪。
美军上岸图
马休·佩里是带着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亲笔签署的国书来的,提出的要求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就三点:
日美通商,补给停靠船只,救助美方遭遇海难的船员。
核心诉求,当然就是通商。
面对早在预料之中的要求,日本幕府打起了中国式的“太极拳”:这件事太大了,需要请示天皇陛下,需要找日本的各藩势力一起商量一下,请你们明年春天的时候再来。
谁都知道,日本的幕府是将天皇权力架空的,是压制各藩势力的,提出的这个借口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但是,佩里居然答应了,或许他确实想给日本政府一个全盘接受的过程。
临行前,佩里留下了给日本的礼物:日本人从没见过的火车机车模型,以及电报机。
讲究礼节的日本人无以为报,只能派力士运来了优质的日本大米堆在码头上,用来作为回礼。
美国人走了,但很快就“信守诺言”回来了。
年2月13日,春天事实上还没有到,佩里又带着美国舰队回来了。
而且,这次不是四艘,是七艘美国军舰。不仅开到了江户湾,还深入江户湾内部,要求日本人“实践自己的诺言。”
这一次,德川幕府知道避无可避,最终与美国签订了《日米和亲条约》(“神奈川条约”),开启下田及箱馆(现在的涵馆)两个港口通商。这个只片面强调美国最惠国待遇的条约,是日本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个条约之后,英国、俄国等西方列强步美国后尘,也要求日本签署了类似条约。
“神奈川条约”签订时的场面
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确实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太平美梦,也彻底动摇了幕府的统治根基,但是,却也强迫让日本“睁眼看了世界”,痛定思痛后,开始全面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年,日本从上至下的“明治维新”拉开序幕。
他们彻底抛弃了长期以来的偶像中国,开始全面向西方列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