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风景写生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叶茂林
TUhjnbcbe - 2021/4/22 19:45:00
艺术如何才能有希望??????????????????????

叶茂林

研究生课程里没有安排水墨风景写生,基于同时有大三国画人物班的同学外出写生,且就一起蹭课蹭车。

作为国画专业研究生,大多数人觉得专业水准应该很高,画的很好,经常展览比赛,画什么是什么,既能教考前班,又能儿童绘画兴趣教学,胜任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授课,反正应该什么都会才对。那么研究生停留在一般的“能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够得上大多数、普通人的审美标准,够不够呢?我觉得除了胜任一般化的教学,作为专业艺术学校的高材生更应该适时的多点社会担当,多点社会审美传导责任,对于艺术不能仅仅止于“社会展览体”的表达,更多应该站在艺术发展的脉络上思考问题,对于艺术要有个性化的追求探索。不能把自己的审美追求停留在一般化层面,要结合时代,与时俱进。

中央美院王晓辉老师曾经说过具备超前一点的审美和意识,对社会起引领的作用,才会进步,看不懂的别轻易说不好,别放弃,别拒绝,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才会高于普通人。别重复别人,多点创新研究,多培养学生,影响社会,至少认识上要这样,接受新东西。前沿总要向前,有所不同,创造不同,创造审美,启迪社会,探索不同,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才有更高要求,我们的艺术才有希望,对于艺术,我们要有厚度的坚持。

叶茂林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师大访问学者

中央美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1.20

学员作品展示-许毓珊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记得本科时的风景写生画的还是油画,这次却提起毛笔画起了国画,应用的媒介和手段不同,画面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对水墨风景写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收获了一份与以往不同的感悟。风景写生在表达手法上相对自由,可先“外师造化”,而后再赋予景物主观的情感,去描绘那份“心源”所想。酣畅淋漓的笔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的美,时而的枯笔又使得画面苍劲而绕有趣味性,再融合浓淡的笔墨,并结合点线面的应用,使整体画面更加丰富和富有层次感。在此次写生中,我尝试运用了画面分割的手法,以及融入一些抽象性元素进行结合,再加以主观化的处理,去表达心中理想的物象。对于水墨画,我所研习和接触的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怠》45x32cm年水墨纸本▲

《晚秋》45x32cm年水墨纸本▲

吉琪琪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画山水时那种用墨的酣畅淋漓、用线的肆意潇洒,我更想要自己的想法能够天马行空,充满着新奇和变化。这在写生一周之前,还只是想法。在看到客观对象的时候,容易被大自然的客观风景带着走,对画面的取舍和留白无法把控,不能很主观的去组织画面中物象关系,以及不知如何去概括远山和把房子当成背景,一切都显得那么杂乱无章。也许改变就是在一瞬间开始的。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一种顿悟的境界,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转变的开始。所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自己在对山水风景的感悟中,我渐渐可以去主观的安排画面的布局和对空间的处理以及对树的穿插关系的编排。好像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但却是在慢慢的摸索中得到答案。

《秋色冷青山I》45x35cm年纸本水墨▲

《秋色冷青山II》45x35cm年纸本水墨▲

林婧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经过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我对水墨的探索有了更深的思索——画画是在对立关系中寻找平衡的过程。首先是“取与舍”的平衡,自然给予的美是慷慨的,但是表现在画面中的则应该是这慷慨中最珍贵的一部分,而这恰恰是我曾经所忽略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描绘对象时要“取其精萃”,面对美产生的感性认识,要经过理性的取舍才能在画面上被赋予生命。其次是在“笔与墨”之间的平衡,我对书法的认识不深,所以常常因为线条是自己的弱点,就不去使用线条,以为避重就轻就是扬长避短,而在老师的范画中我体会到了笔与墨“休戚与共”的关系,笔是“筋骨”,墨是“肌肤”,缺少了笔的墨便是“有肉无骨”。最后是“张与驰”的平衡,对表现对象的变形应该是“轻松”的,但是在表现之前一定要经过一个“紧张”的思考过程,“紧张”是使“松弛”变得“风情万种”的利器。

《亭台》45×32cm年水墨纸本▲

《钟楼》45×32cm年水墨纸本▲

姚倩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刚开始认为风景写生就是对外景的描摹,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风景写生是纯粹的“情感的表达”,我在画面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找自己情感的落脚点,过于直白,缺乏的内化与形式的转变,仅局限于近景的观察。在这次风景写生的不断探索中,叶老师不断地升华我对观察的看法,而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对景色的处理能力,总是将大背景放在心中,实则从风景中具有“意趣”的事物开始取绘画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试图将依靠感觉去表现画面,叶老师说要把这种情感处理成自己绘画的稳定形式,不能单单的凭借观察,同时要有想象力,对画面的处理要有合理的主观的调控,理性表达与组织画面,要我们做到整理出画面每一块的内容,先学会思考再进行实践。绘画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事情。

《钟楼之音》32×45cm水墨纸本▲

《乌山小景》32×45cm水墨纸本▲

陈悦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出写生,近距离的接触自然,触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大胆的构想与轻松自在的表达很快就出现在了我的画面上,在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后,我的风景画开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将榕树作为切割画面的工具,增加画面的形式感,枝干大部分留白,略加皴擦。将画面中的亭台楼阁略加夸张变形,使画面更富有意趣,在颜色的方面也是大胆的选用了一些耐看的对比色,让画面的层次更为丰富。在不失水墨韵味的同时,增添画面的现代感。在写生实践中,把自己的体会与景观融合,形成确立自己的艺术表达。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文化精华,在写生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黎公亭》45x32cm年水墨纸本▲

《乌山亭》45x32cm年水墨纸本▲

吕琳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实地写生与写生照片是不同的,照片是不变的,而实地写生是变化的,晴天和阴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树叶花草风吹动乃至人物的变化都与静止的照片不同。身为绘画者,通过自身去感受自然,与客观世界沟通。在绘画过程中需尊重对象,但同时也试着主观的去创造对象,不拘泥于真实客观对象。构图要在脑子里思量好,有些东西可以省略不表现出来,有些必须要表现的,也要有自己的主观想法。这是老师教予我们的知识,也通过这次的写生切身体会,感觉受益,但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加上时间不够多,所以我画的还是会与他人不同,线条较碎,有的画面构图、空间的安排还是有些许问题。

《写生》45x32cm水墨纸本▲

《矮房》45x32cm水墨纸本▲

蔡诗琪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开始写生前首先要做的是取景,一幅画是否吸引人的首要因素就是构图,在写生时,也许找不到理想的画面,这时就需要我们自行加入点主观的想象和取舍,而不是说看到什么就要画什么。其次在对于画面的处理还有一种方式——留白,在画面中留出空白,不用颜色和线条渲染,也是增添画面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在对画面进行划分时,要避免将每个块面过于规则的划分,每个块面之间应该找到一些破坏边缘的景物,使它们穿插在块面之间,这样画面就不会给人太散或是过于平面的感觉。在我看来,国画风景写生不仅能够培养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在无形中激发出创作的灵感。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着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在画面当中,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

《秋意》45×32cm年水墨纸本▲

《园中一隅》38×38cm年水墨纸本▲

李姝瑶

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写生时要提炼绘画语言,包括笔墨语言和物象塑造。关于笔墨它一定要符合物象的要求,还要符合大写意的这种书写意趣。关于物象塑造,该如何提炼,我们观察物象时,每一个人观察之后在纸上表达形成的绘画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会有个人差别。这种差别,就会形成个人的不同风格感受,在物象塑造上,就跟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趣味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写生就是理解物理构成进而上升到画面形式,就是我们在看到物象的时候,这些物象它本身是自带构成的。但是这些构成是很繁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这些繁琐的物象构成而提炼,进而转化成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构成形式。

《曲径通幽》45x32cm年水墨纸本▲

《曲声》45x32cm年水墨纸本▲

写生花絮

-

-END-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

美术报福建艺术中心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景写生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叶茂林